潜水球
潜水球
潜水球(英语:Bathysphere)是最早研制的深潜器之一,也是早期出现的球形深潜器。这种载具具有厚壁以抵抗水压,以使舱内压力不被水压改变。潜水球的造型为球形壳体,并由母船以缆线垂降至深海,但不似深海潜水艇具有可驱动本身之能力。它是由美国的威廉·毕比与工程师奥蒂斯·巴顿于1928年研制成功的,他们发明并建造了第一艘球形深海探测装置——潜水球。巴顿和毕比研制的潜水球是用钢铁建造,用缆线连接,从水面母船上沉入海中。此后,他们使用潜水球在百慕大沿岸进行多次深潜并连续创下世界纪录
释义
根据“鹦鹉螺科“号下沉16千米压力为1600个大气压,我们可以推算出现代的潜水艇最多只能下沉250米,因为通常情况下它们能承受的压力小于25个大气压。但是有一种特殊的设备却可以潜入很深的海里,这种设备是专为研究深海里的动物而准备的,它被称为“潜水球”。
起源与发展
在人类征服海洋深处的征程中,潜艇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即使是核潜艇,一般也只能在300~400米的海洋深处活动,面对占地球77%以上面积的深于3000米的海洋,人类仍然是望洋兴叹。向海洋进军的最大障碍是压力,如果能抗御几百个大气压(几万千帕)的压力,潜入深海就有希望了。
意大利工程师波左设计了一个空心金属球,成功地将其沉到165米深的海底。在将近18个大气压(约1800千帕)的压力作用下,空心金属球没有被压碎。在此基础上,波左又设计了多个耐压球形舱,互相用通道连接成潜艇,其中的一个舱最大,直径达3.5米,在危急情况下,它可带着所有乘员脱离潜艇的其他部分,独自上升到海面。经过试验,这个设计也成功了。波左更相信自己的理论是对的:球形是最合理的形状。于是,人们把这种能耐高压的圆形容器叫做“潜水球”或“深潜球”。
结构与原理
潜水球有3个推进器,借助这些推进器可以缓慢地做极其有限的单独活动。这3个推进器的1个装在球形尾舱附近,另外个装在两边。如果开动所有3个推进器,或先开动尾舱的推受器,潜水球便缓缓地向前运动;如果先开动一个侧推进器,球仁就做圆周运动
在球的顶部开3个天窗,驾驶员可以从这里进入,借助梯子进到球内。球内分成两个部分,较小的部分是指挥员室,他可以透过玻璃窗口看到球外的世界。球体外面装有探照灯、压载箱币锚,它们都是通过手柄在室内进行操纵的。
潜水记录
1930年,巴顿和毕比一起乘坐这个球形装置下潜到距海面245米深处;1932年,他们又潜到923米。这一纪录直到15年之后才被打破。通过这些潜水活动,潜水球不仅证明了其设计的有效性,也为深海探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释义
起源与发展
结构与原理
潜水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