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中科院红壤生态站站长
张斌,学者,中科院红壤生态站站长。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主要成就是获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型新专利2项等。
人物简介
张斌,男,1966年8月生于如皋市。1988和1991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分别获的农学专业学士和农业生态与耕作制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得土壤学(土壤水文和物理)博士学位;1998-2000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员,开展土壤结构研究。1991起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工作,2002年5月起任创新研究员。现任中科院红壤生态站站长,中德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土壤学会“土壤力学性质与环境委员会”第二副主席;南方水土保持学会理事。国际水土保持学会、国际土壤学会、中国土壤学会、南方水土保持学会会员。先后访问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等国,是德国基尔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所、波鸿大学地理系和英国苏格兰作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培养毕业博士和硕士各3名,在读博士生5名和硕士生5名,博士后1名。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篇,获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研究专业
土壤物理学和农业生态学。研究方向:土壤生物物理过程相互作用与土壤肥力,农业小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持续利用。研究内容:红壤性水稻土生物物理过程相互作用与土壤肥力持续性,小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面源污染,侵蚀土壤退化和恢复,红壤水分循环和节水农业技术,红壤农业生态系统评价等。主持课题:科技部“973”项目“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与调控对策研究”中的“典型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协同提高的调控途径”课题,“863”重大节水专项课题“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江西省鹰潭)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国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课题“退化恢复红壤土壤稳定性和生物物理回复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国家基金委面上基金课题“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的物理稳定性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课题“农业小流域土壤粘粒迁移途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现代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物理和微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鹰潭市小流域N/P/K运移和环境效应研究”;欧盟亚洲联系项目课题“土壤生物物理学—的改进退化土壤的基础学科的学术交流”;德国科学研究协会(DFG)课题“稻田土壤结构动态与土地利用对不同空间尺度的优势流和物质通量的影响”;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RS)和中科院长期国际合作课题“严重退化土壤植被恢复中的基础生物物理过程研究”。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研究专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