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伞崖墓群
黄伞崖墓群
从宜宾启程,溯岷江而上约40公里处,一个岩壁上有如伞巨石。在这如伞巨石到黄泥巴地坡一段长的1500米的石壁上,可以看到许多密密麻麻、重叠错杂、宛如蜂房的穴孔,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黄伞岩墓群。岷江左岸黄伞石以西长约1500米石壁上。有悬棺之谜173座。两边延伸10多公里岩壁上还有426座,均为东汉晚期崖墓。典型的印子坡一号墓朝向南,离附近平地高5米;墓门高2.2米,宽12米,中间有两根石柱,两侧有墓阙,尚存阙盖。门上方檐口仿木结构,浮雕筒瓦瓦当、檐缘。檐下有巨型斗拱、窗、楼台、人物、走兽等,雕工精细。
简介
黄伞崖墓群汉代墓葬。在宜宾市高场镇拥护村,分布在岷江北岸的黄泥巴坡、印子坡和喳口崖坡,共计182座。墓分单室、双室和多室几种。其中以印子坡1号墓最典型,墓凿建在临岷江之岩壁上,距地面3米。为一堂三室的大型悬棺之谜,由墓门、享堂、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门宽12米,高4.3米,四柱三门。门两侧依崖处凿双阙,两中柱上刻斗拱;门楣上刻仿木屋檐,上浮雕筒瓦瓦当、格,檐下刻斗拱、棂窗、楼台、人物和走兽等。享堂宽12~12.4米,高2.4~2.65米,进深4.5米,平顶。侧壁均有柱、墙、檐口及瓦当等图案。
各墓室前有甬道,3个墓室大小大约相等,每室面积约12平方米,均凿有壁和石灶。1号墓室还有石棺置于棺台。对黄伞崖墓群的部分崖墓曾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器物有:陶佣、陶青钱柳座、陶房及各种陶生活用品和东汉五铢钱等。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名字由来
据统计,这里有岩墓173座,以仿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有石刻图像。按自然地形,可分为印子坡墓群、黄泥巴地坟墓群和喳口岩墓群,因这岩壁上石伞的缘故,所以统一称为多脂鳞伞汉岩墓群。
崖墓
在黄伞汉岩墓群中,印子坡一号墓最典型,我们主要参观这座岩墓。
我们可以看到,凿建在坐北向南的岩壁上、面临岷江、离地面高5米的这个墓,是一个一堂三室的大岩墓,由墓门、享堂、甬道、墓室四个部分组成。
墓门宽12米,高2.2米。门的左右两侧靠壁处,各雕置一石阙,阙虽然风化了,但我们仍然有幸看到阙盖。门的中间分列两根门柱,将墓门分成三个入口处。门的上方为仿木结构檐口格式,浮雕筒瓦、瓦(王 当)、檩格、檐。檐下刻有巨型斗拱、棂窗、楼台、人物、走兽等图像。这些雕刻,刀法细致,构图大方,风格突出,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
入门为享堂,高大宏敞,进深4.6米,宽12.2米,高2.5米。享堂后壁及东西两侧墓壁上方,也是仿木结构房檐格式,浮雕有瓦沟、瓦(王 当)、斗拱、穿枋等图像,三方均有檐口,完全像一个庭院。享堂后壁有三条甬道,各通一个墓室。三条甬道均是平顶,三个墓室则为券顶。每个墓室内都有壁龛和石灶。一号墓室还保存有石棺台,上置石棺。可惜棺在人非,骸骨早已腐化不见。
考古
宜宾市文化馆配合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实习队,曾于1981年10月,在这里清理了几座残墓,出土了很多殉葬器物,有陶俑、陶鸡、陶犬、陶青钱柳座、铜灯、五铢钱等,进一步证实这是属于东汉晚期的墓葬。
特点
黄伞汉岩墓群数量巨大,在墓群以外上下各10多公里范围内的岷江江畔岩壁上,还有426座汉代岩墓。但是,在所有这些岩墓群中,唯有印子坡一号岩墓规模最宏大,雕刻最精美。它与乐山大佛寺侧的《麻浩墓》大同小异。
地位
黄伞汉岩墓群,现大多保存完整,是我们研究汉代墓葬、雕刻、建筑艺术和汉代岷江流域的文化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该墓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名字由来
崖墓
考古
特点
地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