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水才纪念馆原名“杨水才光辉事迹展览馆”,2001年重建后更名为“
许昌市杨水才纪念馆”,位于许昌县
桂村乡水道杨村,占地面积20665平方米,
建筑面积975平方米,馆名为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书写。
许昌县杨水才纪念馆为展览杨水才同志生平事迹的专题纪念馆,位于许昌市以西20公里处的许昌县桂村乡水 道杨村,本馆始建于1969年,2001年恢复重建,2009年再次扩建,截止2013年12月,该馆占地20665平方米,建筑面积975平方米。馆内为现代建筑群体,该馆先后被评定为
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国家AA
红色旅游点,
许昌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等,自2008年对外全部免费开放。
纪念馆正门的砖路两侧各有1500多平方米的绿化区,其间铺有
鹅卵石“之”字型甬道,间植
热带植物及北方花卉,四季常青,伴有鲜花,展厅前是杨水才全身
汉白玉雕像,高4.1米,象征杨水才同志走过的41年光辉岁月。雕像的北侧就是占地800多平方米的主展厅和东西两侧的副展厅。以油画、
国画、
布景为主,配以杨水才同志生前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品全面展示了他艰苦奋斗的一生。
纪念馆西侧不足百米处是杨水才同志墓地,旁边有象征“小车不倒只管推”革命精神的杨水才手推车雕像。前边和左右是杨水才同志生前带领群众建成的桐树路、花椒寨、柿子沟。墓地西侧为见证英雄精神的幸福塘。这些遗迹和胜景,与纪念馆展厅相得益彰,形成了融教育性与观赏性,英雄圣地与秀丽景色为一体的绚丽景区。在2009年扩建绿化的基础上2011年我们又在杨水才墓地附近、广场中心塑造了杨水才手推车的
雕像,雕像底座长4米、宽1.2米、杨水才手推车人物像高2.9米,充分打造展现了杨水才生前带领群众挖塘治岗时的壮观形象。
杨水才纪念馆是一所英雄人物的专题纪念馆,管理规范,服务周到,有广阔的停车场和优美的接待室,常年对外免费开放,硬件设施良好,教育手段先进,讲解员现场讲解,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参观者。还制作了专题片和精美彩页供大家学习传阅。每年参观人员络绎不绝,仅去年一年,就有35000多人前来参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崇高精神正潜移默化,深入每一位干部群众的心中。
杨水才纪念馆正以崭新的态度,积极改进和探索,努力使陈列展览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打造
红色旅游品牌。同时借鉴其他地方纪念馆的工作经验,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方式和手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提升纪念馆的整体品位,使杨水才纪念馆逐步形成声、光、电为一体的现代化纪念馆,进一步提高杨水才纪念馆的社会效益。
杨水才同志1925年6月29日出生在
河南省许昌市桂村乡水道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就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6岁随母亲讨饭,12岁就在地主家当
童工,是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穷孩子。1949年元月杨水才同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结束了苦难的生活。在部队上,先后立大、小功各一次,荣获“人民功臣”的光荣称号。1950年11月,光荣复员,回到家乡先后担任了村农会武装委员、互助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等职,拒腐防变,被群众称为
贫下中农的“铁柱子”。1956年1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带领群众抗旱种麦,创建了“群井归一,五龙上岗”的经验;1963年他创办了桂村农业中学并任校长,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1970年第八期«红旗»杂志介绍了杨水才办学的先进事迹,肯定了桂村农中的办学方向;1964年他带领群众开挖幸福塘,建成了三级提灌,使水道杨村从此结束了干旱的历史;1965年他带领群众植树5万多棵,绿化了村庄和东西两岗,还为周边各村培训
嫁接技术人员1300多名。1966年12月4日,从早晨到深夜,在多种疾病的折磨下连续工作了18小时的杨水才,次日凌晨在重绘水道杨崭新蓝图时,活活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