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槽
横槽
横槽是指位于中纬度西风带内几乎呈东西方向的低压槽,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在横槽的影响下,中国的江淮流域或江南地区通常会出现阴沉或多雨雪的天气。
形成原因
横槽的形成主要与冬半年阻塞高压的建立相关联。槽后偏北气流常常积聚大量的冷空气,当横槽转变为垂直状态时,会导致强冷空气大规模南下,这可能会引发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一般而言,横槽是在槽前偏西气流和槽后偏北气流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东亚和北亚地区,冬季气候寒冷,若在此区域高空形成横槽,那么沿着西风运动的寒冷空气将难以大举南下,而是堆积在横槽后部。然而,小股冷空气能够在槽前西风小波动的作用下越过横槽南侵,影响南方地区,并与槽前活跃的西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冬季大范围连续的降水天气。一旦阻塞高压崩溃,横槽转为垂直状态,那么堆积在横槽后部的强冷空气就会随着横槽的移动而向东、向南大幅移动,其强度可能达到全国性的寒潮级别。横槽转为垂直状态也是东亚地区冬半年寒潮爆发的一种重要高空形势。
形成过程
东亚横槽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通常与阻塞形势的建立有关。首先,乌拉尔山脉西侧的暖平流会使高压脊发展并向东北延伸。这种暖平流通常源自里海附近。高压脊在向东北延伸的过程中,脊后会有中间尺度及以上的西风槽向东移动。由于受到高压脊的阻挡,西风槽只能沿着脊后的西南气流向上移动,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减弱,同时也对高压脊东南方施加压力。经过多次类似的循环之后,会在脊前形成一条东北至西南方向的槽线,即横槽。如果乌拉尔山的阻塞高压形势在向东北延伸的同时,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峡也有高压脊向西延伸,两者的反气旋打通后形成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高压脊,通常表现为阻塞高压脊。原本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会被挤压到蒙古、新疆等地,从而使亚洲出现东西向的横槽。在槽中经常会有小扰动向东移动,并携带一股股冷空气南下,高空锋区也会逐渐南移,进而形成江淮流域的低温阴雨雪天气过程。当乌拉尔山脉北部出现强冷平流时,阻塞暖脊崩溃,脊前的风向由东北风变为西北风,横槽转为接近南北向的状态,成为横槽转竖。转竖后的横槽是形成东亚大槽的一种重要形式。横槽在转向时,会引导聚集在蒙古和新疆的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引起东亚地区的寒潮爆发。
目录
概述
形成原因
形成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