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靶归来》是由王永泉、牛宝源共同作词,王永泉作曲,在军中广为流传的一首红色歌曲,该曲创作于1960年。1989年,该作品最早被收录于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唤起我美好回忆的那些歌》和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歌声》之中。
《打靶归来》的歌词为牛宝源于1959年3月驻守
大连市期间,在一次进行实弹打靶训练期间有感于战士打靶归来肩扛靶牌,齐声高歌的画面,创作出“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清脆的枪声满天飞”这首小诗,该诗被收进《部队文艺创作选》下发部队,也成为了后来歌曲《打靶归来》来源。
1960年初,时任解放军某团俱乐部主任的王永泉,为了给从事繁重的施工任务的战士们鼓舞士气,急需创作一首歌曲。因缘际会之下,王永泉从《部队文艺创作选》上面看到了牛宝源创作的小诗如获至宝,当即抄录下来。因原来四句小诗作为歌词过于单薄,王永泉结合部队首长和演出队战友的意见,重新补充了歌词。王永泉通过结合民族风格与
进行曲特点,反复修改琢磨最终形成这首经典歌曲《打靶归来》的曲调。特别注意的是,该歌曲创新性的把
简谱“咪索啦咪索,啦索咪多来”当作歌词唱了出来,成就了该首经典作品。
《打靶归来》因其节奏轻快、易学易唱,还不拘泥于演唱形式,可以多种形式进行演唱,更能够与军队日常训练紧密结合,于是快速传唱于军中。1960年,《打靶归来》获得了全国业余歌曲创作比赛一等奖。1989年,该作品最早被收录于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唤起我美好回忆的那些歌》和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歌声》之中。
1959年3月,从
辽宁省北镇县入伍的只有小学文化的战士牛宝源,跟随部队来到
大连市海滨一个名叫黄龙尾的地方搞实弹射击训练。一天傍晚,他看见一些戴着大红花的战士扛着枪、拿着靶牌、高高兴兴从靶场归来。于是,便提笔写下“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清脆的枪声满天飞”这首“顺口溜”的小诗。后来,这首小诗发表在《部队文艺创作选》。
1960年初,部队业余作曲家王永泉在《部队文艺创作选》上看到这首小诗,认为它很有部队生活气息,于是添了4句歌词(即歌曲的第二段歌词),并将原来的“清脆的枪声”改成“愉快的歌声”,使其成为一首歌词,进而谱成这首深受战士喜爱的“士兵小调”《打靶归来》。
《打靶归来》的歌词为牛宝源于1959年3月驻守
大连市期间,在一次进行实弹打靶训练期间有感于战士打靶归来肩扛靶牌,齐声高歌的画面,创作出“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清脆的枪声满天飞”这首小诗,该诗被收进《部队文艺创作选》下发部队,也成为了后来歌曲《打靶归来》来源。
1960年初,时任解放军某团俱乐部主任的王永泉,为了给从事繁重的施工任务的战士们鼓舞士气,急需创作一首歌曲。因缘际会之下,王永泉从《部队文艺创作选》上面看到了牛宝源创作的小诗如获至宝,当即抄录下来。因原来四句小诗作为歌词过于单薄,王永泉结合部队首长和演出队战友的意见,重新补充了歌词。王永泉通过结合民族风格与进行曲特点,反复修改琢磨最终形成这首经典歌曲《打靶归来》的曲调。特别注意的是,该歌曲创新性的把简谱“咪索啦咪索,啦索咪多来”当作歌词唱了出来,成就了该首经典作品。
歌曲呈现为一个6个乐句组成的单
乐段结构。前4个乐句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四乐句结构,音乐材料上保持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如果说第一乐句是主题句,那么第二乐句则是主题句的变化重复,第三乐句作为对比,第四乐句则是一个收束。这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塑造出军队基层官兵那种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后面两个乐句则是一个补充。第五乐句由两个分句组成,由曲谱的
唱名(“m i-so -la-m i-so ,la-so -m i-d o -re”)作歌词(衬词),使战士们打靶归来时的那种乐观情绪进一步加强。第六乐句作为全曲的终止句,干脆有力,使歌曲结束在较高的音区。这一终止乐句与最后“一、二、三、四”的口号联在一起,则将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展示得淋漓尽致。
牛宝源:《打靶归来》词作者,小学文化。1956年3月在
辽宁省北镇县入伍,1976年3月,牛宝源转业到地方,2002年退休后定居抚顺。居住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为歌曲《今日湘江格外美》、《萨尔浒,我的家乡美》等作词。早年曾创作的相声作品《车行记》,经侯宝林推荐给相声名家刘宝瑞、郭启儒合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向全国播出。因台湾问题,其就台湾问题创作的《两岸都是中国人》备受好评
王永泉: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作权法协会常务理事。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作曲家。主要作品《打靶归来》、《我当上解放军》、《志愿军的铁匠炉》、《老树新花分外香》、《越老越欢乐》、《老来俏》等200多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2007年2月9日在家中突发
心肌梗死去世。
打靶归来》这首歌,歌曲旋律的清新激昂不言而喻,创作手法也新颖别致,独具匠心。它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简练朴实、贴近生活、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显著特点,以及轻快活泼、青春澎湃、激情飞扬、富有自豪热烈的战斗情绪,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及影响力。它被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与壮大一路走来,彰显着它价值非凡的永恒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