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三国人物
王建(?—238年),三国时期军阀公孙渊相国。公元237年,公孙渊反魏自称燕王,建元绍汉。238年,司马懿伐公孙渊,公孙渊大败。渊派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向司马懿乞和,请求解围后自缚投降。司马懿不答应,将王建、柳甫斩首,并发檄文告知公孙渊,称二人年老糊涂,辞不达意,要公孙渊另派年轻明智的人前来,并至少拿出先秦郑襄公肉袒牵羊的诚意。
文学形象
《三国演义》:公孙渊相国。渊反魏,自号燕王,改元绍汉元年,懿围之。渊在城中粮尽,皆宰牛马为食。慌令建及御史大夫柳甫,往魏寨请降。二人自城上系下,来告懿曰:“请太尉退二十里,我君臣自来投降。”懿大怒曰:“公孙渊何不自来?殊为无理!”叱武士推出斩之,将首级付与从人。
野史逸闻
邛黎之间有浅蛮焉,世袭王号,曰刘王、杨王、郝王。岁支西川衣赐三千分,俾其侦云南省动静;云南亦资其成都市盈虚。持两端而求利也。每元戎下车,即率界上酋长诣府庭,号曰参元戎。上闻自谓威惠所致,其未参间,潜禀于都押衙,且俟可否。或元戎慰抚大将间,稍至乖方,即教甚纷纭。时帅臣多是文儒,不欲生事。以是都押赖之,亦要姑息。蛮延凭凌,苦无亭障,抑此之由也。王建始镇蜀,绝其旧赐,斩都押衙山行章以令之。邛峡之南,不立一,不戍一卒。十年不敢犯境。末年,命大将许存征蛮,为三王泄漏军机。于是召三王而斩之。时号因断也。昔日之患三王,非不知也,时不利也。故曰:有非常之功,许公之谓也。先是唐咸通中,有天竺唐三藏僧,经过成都市。晓五天胡("胡"原作"湖",据明抄本改)语,通大小乘经律论。以北天竺与云南省接境,欲假途而还。为蜀察事者识之,系于成都府,具得所记朝廷次第文字,盖曾入内道场也。是知外国来廷者,安知非奸细乎?(出《北梦琐言》)
【译文】
我国西南部邛黎之间有一个少数民族叫"浅蛮"。他们是世袭王号,叫刘王、杨王、郝王,每年从西川领取三千份衣服,让他们侦察云南的情况。云南方面也给他们财物,叫他们观察成都的虚实,他们两头牟利。每当军中主将到来时,三王便率领界内的尊长到府庭,把这叫作"参元戎"。皇上听说这是对他们太宽容的结果。在他们没参拜的时候,秘密到都押衙处禀报,他们便等待机会,等到主将去慰劳大将时,他们便到关系不太协调那方去闹起事端,当时的主帅大都是书生出身,不想惹是生非,都依靠都押衙,都押衙又姑息他们,当地的蛮人便恣意横行,无所顾忌,这就是造成蛮人横行的原因。王建开始镇守蜀地时,不再赐给蛮人财物了,斩杀了都押衙山行章。从此,邛峡之南,不立一个岗亭,不设一个哨兵,十年不敢侵犯边境。末年,命大将王宗播征讨蛮人时,因为三王泄露了军机,斩杀了三王,中断了世袭王号。过去的三王之患,不是不知道,只是时机不利,所以说,这个大功是许存立的。李漼咸通中期,有一个印度的佛教徒经过成都市回国,他懂五种外语,懂大小乘经律论。印度北部和云南省接境,想借路回国。被蜀人看破了,把他绑送成都府,得到一些记载朝廷的有关文字,知道他曾进入宫中的内道场。我们要知道,外国来朝廷的人,怎么能知道没有奸细呢?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飞卢小说网.2015-12-23
目录
概述
文学形象
野史逸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