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
为用户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的业务
系统集成( system integration)通常是指将软件、硬件与通信技术组合起来为用户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的业务,集成的各个分离部分原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系统,集成后的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和协调地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服务方式
系统集成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方式,是近年来国际信息服务业中发展势头最猛的一个行业。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为了达到此目标,系统集成商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个系统集成厂商对系统集成的概念都有自己的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按照用户的需求,对众多的技术和产品合理地选择最佳配置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产品与资源,形成完整的、能够解决客户具体应用需求的集成方案,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最优,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在实现上具有可行性,在使用上具有灵活性,在发展上具有可扩展性,在投资上具有受益性。系统集成已经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整套设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代名词。 
所谓系统集成,就是在纵向持续深化、横向不断整合的基础上,为客户在产品级上提供个技术标准匹配、技术接口完整、技术装备合理、工程造价经济的解决方案,所形成的系统应是先进的、开放的、资源共享的。 
广义上讲,系统集成包括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设备的集成、系统软件的集成、应用软件的集成和管理方法的集成等多方面的工作。狭义上讲,系统集成就是系统平台的集成。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要素
系统集成包含以下五个要素:
1.客户行业知识
要求对客户所在行业的业务、组织结构、现状、发展等有较好的掌握。
2.技术集成能力
技术集成能力,即从系统的角度,为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系统模式,以及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案的能力。
3.产品改进能力
供货商提供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应有全面的掌握,并能够对其性能进行适应性改进。
4.系统评价技术
应能够对所提出的系统方案的性能及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匹配性兼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的评估。这些评估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5.系统调试技术
为单系统调试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调试提供标准、内容、程序及技术手段。
系统集成商将为用户提供从方案设计开始,经过产品优选、施工、软硬件平台配置、应用软件开发,到售后培训、咨询和技术支持等一揽子服务,使用户能得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增长驱动
根据预测,未来3 年中国系统集成服务市场将以17.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几个方面:①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正在加快实施,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普遍共识;②技术更新周期加快,重点行业通过信息化应用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
2007-2012 年中国系统集成服务市场规模变化如下图:
素质要求
这就对系统集成技术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各个厂商的产品和技术,能够提出系统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更要对用户的业务模式、组织结构等有较好的理解。同时还要能够用现代工程学和项目管理的方式,对信息系统各个流程进行统一的进程和质量控制,并提供完善的服务。
显著特点
系统集成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好的产品的简单行为,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3: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设备供货,它体现更多的是设计、调试与开发的技术和能力。
4:系统集成包含技术、管理和商务等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可靠保障。
5:性能性价比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系统集成项目设计是否合理和实施是否成功的重要参考因素。
总而言之,系统集成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技术行为。
发展方向
随着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化、专用化的发展,系统集成商将趋于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产品技术服务型
以原始厂商的产品为中心,对项目具体技术实现方案的某一功能部分提供技术实现方案和服务,即产品系统集成。
系统咨询型
对客户系统项目提供咨询(项目可行性评估、项目投资评估、应用系统模式、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有可能承接该项目,则负责对产品技术服务型和应用产品开发型的系统集成商进行项目实现招标、并负责项目管理(承包和分包)。
应用产品开发型
表现在与用户合作共同规划设计应用系统模型,与用户共同完成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对行业知识和关键技术具有大量的积累,具有一批懂行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系统的两栖专业人员。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完成最终的系统集成。
以当前系统集成市场的结果看,用户均看中应用产品开发型的系统集成商。能够提供组织合理,管理有效,技术有保障的系统集成是成功的关键。
系统集成新概念
在2008年,IBM就率先提出了“智慧地球”,试图从软件服务的角度切入工业基础设施领域。其商业模式是销售其软件、硬件和服务及融资的四位一体合同,其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在数据整合互联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交通、水资源利用、医疗体系、平安保障和应急系统的智能化。
集成分类
系统集成主要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它是指以搭建组织机构内的信息化管理支持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安全防范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进行机车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 
应用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是以系统的高度为用户需求提供应用的系统模式,以及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案。应用系统集成又称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
基础环境集成
基础环境集成在大多数场合简称机房工程,或称为弱电工程,以区分于机电设备安装类的强电工程。它指以搭建组织机构内的信息化管理支持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楼宇自控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设备系统集成也可分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英文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指以搭建建筑主体内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楼宇自控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的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共广播、门禁系统楼宇对讲智能卡、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对于功能近似、统一管理的多幢住宅楼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又称为智能小区系统集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英文计算机 Net System Integration,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系统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应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其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间的互联和互操作问题,通常采用多厂家、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架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安防系统集成:英文 Security System Integration. 指以搭建组织机构内的安全防范管理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安防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安防系统集成既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集成项目,也可作为一个子系统包含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
空调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等基础环境保障系统也纳入基础环境基础范围。
设备及硬件集成
设备集成及硬件系统集成是指构建支撑软件运行的硬件系统。其中硬件系统集成包括后台系统、传输系统、终端系统的集成。如果后台系统是基于数据中心建设或云平台建设的,硬件系统包括主机(平台)系统、存储(平台)系统、网络(平台)系统和安全(平台)系统;传输系统的硬件系统包括基于光纤微波无线电等传输介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公共云、私有云、以及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络等;终端系统包括基于浏览器应用的终端系统,手机移动终端系统,ATM、POS金融终端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以及其他工业应用的采集控制系统等。
系统
软件集成或软件系统集成是指基于硬件系统,通过把多个软件功能或多个软件系统功能进行整合,构建一体化的、统一、协调的应用系统。软件集成包括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安全软件,应用软件,辅助工具软件等软件集成;以及包括基于视频图像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科学计算分析系统等专业软件系统的集成。定制开发软件是软件集成技术的重要手段,其中基于WEB服务的开发工具可以实现界面集成,而基于大数据支撑软件,可以实现数据集成
总集成
总集成以实现复杂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整体交付为目标,开展基于系统集成技术的建设实施相关工作。为了实现总集成的目标,总集成即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又承担施工监理和技术管理的工作。
首先,总集成应开展(或至少应参与)系统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定义、总体设计等前期咨询工作,提出系统相关的顶层设计或规划,清晰明确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体系框架、技术关键点。
其次,总集成应提出“系统集成实施及管理”设计方案,包括复杂系统的分解,如何分步骤的实施,以及如何基于集成技术构建统一、协调的整体系统,并通过联调测试、试运行等验证手段,最终实现系统的整体交付。
总集成负责系统建设的实施工作,包括技术方案审查、总体联调、试运行、整体交付等。总集成也负责系统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资源调度、协调、管理,工程质量把关,技术难点的落地,进度把控等。
总集成在工程建设的商务活动中,承担工程总包、分包的相关技术工作,包括项目概预算、分系统招标、项目结算和决算等。
实施管理
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是很多项目经理忽略的问题,实际上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对物料管理实现了用MRPⅡ进行管理。但是到了现场,由于系统集成的物料非常多,一般无法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而工程的每一个物料直接影响到系统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对现场物料管理一定要重视,必须达到以下几点:正确、及时、专人负责。
要作到正确、及时,现场物料管理也必须事事有记录,即发料有记录,取料有记录,换料有记录,这实际上是物料管理中的文档问题。
进度管理
A.一定要建立正确的项目实施流程,工程实施流程的确立,明确了工程实施各步骤的顺序。
B.计划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程实施一定要有计划。
工程要求有工程计划,有月计划,有周工作总结和计划,工程计划要求作到SMART化。做工程计划可以有几种方法,如:表格、甘特图
在计划管理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系统集成中影响进度的因素较多,要求计划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随具体情况调整。
制定计划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因为系统集成一般需要多种学科的配合,可能各人不了解其他人的工作内容,这就要求关键人物都要参与计划的制定。
工程进度一定要整个项目组共同了解和掌握,要求作到步调一致。
质量管理
监控系统的集成大部分工作是在现场完成的,因此现场作业的质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
A、质量标准的制定
行有行规,质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并且是有代价的,因此必须将对质量的要求以标准形式固定下来,达到了标准就算通过,不达标准就要返工,各种系统集成层出不穷,可是质量标准却一直不明确或缺乏可操作性,这也是系统集成越做越滥的一个原因。
B、现场作业质量管理
现场作业管理应有明确的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应以ISO9000的作业标准来进行。
根据工程实施流程,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进行检查,跟踪质量保证体系运作过程和分析造成不良工程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明确质检和整改责任人,使工程的质量一直处于闭环控制状态。
如果不能理解ISO900的精髓所在,至少应理解以下一点:
每一道工序应有人检查,每一个工作应有人负责整改。
C、安全管理
这里将安全管理也纳入到质量管理中来,要求将《安全规范》制定出来,并严格要求按安全规范实施,现场作到要求有专人负责施工安全工作。
文档管理
按照ISO900的要求制定文档模板并组织实施,文档是过程的踪迹,文档管理要作到:及时、真实、符合标准。
及时指的是文档制作要及时,归档要及时。
真实指的是文档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有效的。
符合标准指的是文档的格式和填写必须规范。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是CS(客户满意度)管理的一部分,系统集成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也紧紧围绕它展开。
系统集成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象一个具体的产品,比如冰箱,如果客户买了一个冰箱,他只能用冰箱说明书中的几项功能,但这些功能是大众化的,这个客户有一些具体的特别的需求就无法满足。可是系统集成就不一样,首先要知道客户的需求,和客户达成一致的意见,最后才能设计和实施。
在客户关系管理中要注意:什么是客户的真正需求?
哪些是客户需求中的重要部分,哪些是客户需求中的次要部分。
与客户作好沟通,实现客户的需求,对客户的超出系统功能的需求给予合理解释。
与客户互通系统的标准,作好客户的培训。
明白客户的决策链,作好系统验收工作。
技术管理
由于系统集成的创造性及多学科的参与的特点,系统集成在现场有许多非标问题要解决。各学科一定要协调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结果。因此,系统集成的技术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项目经理不但要懂得管理知识,还要通晓各学科专业知识,要注意各环节的配合,在技术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重视每一种学科在项目中的应用。多学科的配合往往有超出传统技术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重视技术文档的作用,要求技术文档要及时、具体、明白,特别是一些非标的工作,更要详细留档,以便今后的审查和改进。
对项目组技术人员的管理与施工人员不一样,技术人员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技术,不愿意干涉项目中的各种协调等,对他们应创造出适合其工作的环境、应尊重并及时表彰他们的科研成果、应造就出项目目标明确、积极向上的团体精神。
原则
1.招贤纳士,并把他们留下来
系统集成过程中企业所需要的精英人才可以清晰地向同事陈述利益关系,同时也可帮助企业将项目销售给用户。他们是企业的重要成员。
在项目所涉及的所有部门中,培养战略观点、开放态度、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避免互相指责、推卸责任。与供应商谈论遇到的所有复杂性问题,从而及时发现问题障碍并进行避免。
2.努力打造一系列小的成功
系统集成项目是典型的覆盖面广、复杂性强的项目,且遵照着企业未来的宏大战略愿景。现实往往看起来不完整,面前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
如果把整个项目划分为几个小部分,努力使用每部分都带来显而易见的价值,那该项目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加很多。
3.解决所有安全隐患
系统集成过程中通过智能手机可访问并利用企业后端系统中的敏感数据。理解所有的工作流及什么时候这些数据可能被侵犯,是十分关键的。
此外,由于员工使用自己的设备及私有云服务,数据外泄的风险进一步增强。这要求我们把确保流程安全定为思考重点。
4.选用相关的集成工具
系统集成工具各有各个特点与优势:认真思考你现在需要什么、未来需要什么,有助于你选出最相关的工具。
目前有两大类系统集成工具:数据同步/上传工具、基于过程的集成工具。如果是与ETL、数据同步相关的工作,那数据同步工具比较合适;如果希望集成工作流或过程,就可以选择基于过程的集成工具。
5.监督与性能管理很重要
故障容许度、恢复、弹性、监测、性能管理能力都是集成解决方案中重要的附加项。
如果系统集成过程中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集成工具要知道从哪里开始重发信息。更进一步,监测能力允许系统自动缓存发送失败的信息,并可提供额外的资源来应对突来的访问高峰。
6.论证集成的价值所在
无论从系统集成工具上,还是耗费的人力上,系统集成的花费都是很昂贵的,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实时的数据,改善了业务过程。
系统集成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先进性原则、成熟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可扩展性原则。 
(1)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硬件的发展远远快于软件的发展,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硬件资源,尽量减少硬件投资,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使其规范化。 
(2)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硬件以及软件在数年内不应落后,选用成熟的技术,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兼容性。 
(3)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安全性是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户越权使用系统资源。可靠性是指系统是否要长期不间断地运行,数据是否需要双机备份或分布式存储,故障后恢复的措施等。 
(4)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选择具有良好的互联性、互通性及互操作性的设备和软件产品,应用软件开发时应注意与其他产品的配合,保持一致性。特别是数据库的选择,要求能够与异种数据库的无缝连接。集成后的系统应便于今后需求增加而进行扩展。 
(5)标准性原则。由国家制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详细规定了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实施步骤、实施要求、测试及验收标准、完成标志及交付文档。使得整个开发过程阶段明确、任务具体,真正成为一个可以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同样,采用科学和规范化的指导和制约,使得开发集成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工程化,可大大提高系统集成的质量。
集成方式
系统的总体集成,采用如下集成方式: 
1.以总体设计中各系统的接口定义为依据
在总体设计中,对各系统的接口进行了定义,这是系统总体集成的基本依据。 
2.单元集成基础上的总体集成
进行系统的总体集成时,首先应做好各建设单元内部的集成工作,然后按照不同系统建设单元的接口定义,按照由强至弱耦合或运行制约的先后顺序进行不同建设单元的集成各建设单元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应参照本总体设计中的接口定义方式,对建设单元内部各个子系统的接口进行明确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内部集成不同单元之间的集成,可以采用两种集成顺序,这两种顺序可能交叉并存:耦合度的强弱、运行前提的制约。具体单元间的集成可以采用分解集成的方式。即将本单元与其他单元集成的部分分解出来,以一个分解单位的形式进行与相关单元的集成,以降低集成的复杂度,并有利于问题的定位。在各个分解单位完成与特定集成目标的集成后,再进行本集成单元与相关单元间的总体集成测试。 
在完成单项单元间的集成基础上,进行系统总体集成的测试和完善。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服务方式
要素
增长驱动
素质要求
显著特点
发展方向
集成分类
基础环境集成
设备及硬件集成
系统
总集成
实施管理
物料管理
进度管理
质量管理
文档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技术管理
原则
集成方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