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琐屑》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小册子,涵盖了岁时节令、京城旧貌、近代人物、风土民俗等方方面面,尽管文章看似琐碎,但其涉及的范畴却极为广泛,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无不体现了人文的内涵。
《人文琐屑》这本小册子将岁时节令、京城旧貌、近代人物、风土民俗等主题杂在一起,作者
黄苗子以“人文”二字命名,意在表达其内容的广泛性。
尽管“人文”一词看似简单,但其内涵却极为丰富,涵盖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道德、风习、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甚至包括了日常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自然科学(科技)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社会心态的偏颇导致人文科学的重要性被忽视。黄苗子认为,
人文科学概论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的作用至关重要,甚至可能超过自然科学。本书所探讨的“人文”虽与这一大题目无直接关联,但其内容却体现了人文的广博与细微。作者自谦为闾巷庸鄙之辈,所见所闻多为陈芝麻烂谷子,因此将此书比作一盘“杂拌”,以小见大,展现了人文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黄苗子,广东中山人,生于一九一三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涉猎漫画、美术史、美术评论、书法和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他的早年教育始于香港中华中学,八岁开始学习书法,师从
邓尔雅先生。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期间,黄苗子就开始向报刊投稿,发表漫画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移居上海,先后在《大众画报》《
小说》半月刊担任编辑,并继续其漫画创作。在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期,他积极参与
上海市、
重庆市等地的抗日文化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
黄苗子担任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并在八十年代后担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以及第五、六、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黄苗子在《人文琐屑》中提到了一位名为陈四姑的女性,她是孙中山先生的早期伴侣之一。陈四姑,又名
陈粹芬、香菱、瑞芬,据传于1892年9月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
孙中山相识,当时她19岁,孙中山26岁。次年,孙中山在
广州市行医并从事革命活动,陈四姑一直与他同住,寄居于尹文楷医生家长达十年。孙中山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期间,陈四姑始终追随左右,为革命党人提供帮助。她为革命党人传达信息,接送军火、印刷宣传品等,对革命立下了显著功勋。然而,她的贡献在民国史上却鲜为人知。陈四姑晚年在南洋庇能投资橡胶园,并在1920年回到香港,居住在九龙弥敦道孙中山前卫士
黄惠龙家中。她后来往返于澳门、广州,为
孙科(
孙中山与卢太夫人的独子,曾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等要职)照顾两个儿子。1960年,陈四姑以87岁高龄逝世,葬于香港荃湾华人永远坟场。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中记录了这位无名女英雄的事迹。尹文楷医生是孙中山的好友,黄惠龙是
台山市人,身材魁梧,擅长拳击,能两手开枪,多年来跟随孙中山出生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