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建筑形式大都是三进式。前进为小厅;中进为大厅;后进为香坛,是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祠堂大门建有五凤楼,门亭石柱,门前是院落,主要有特色的祠堂有:
汤氏宗祠,位于县汤村,解放后宏潭人民公社设在此,建于
清代乾隆。座北朝南,占地648平方米,三进式,大门建有五凤楼,石鼓
石狮,占地面积四亩,建筑气势宏伟,整体建筑为木质框架结构,高8米,立柱是用
柏树和银杏树制成,中厅和前厅立柱为银杏树,直径60㎝,要两人合抱,柱座墩是用黟县青石雕成莲花形。直径100㎝。主横梁是用
松木制成,跨径7米多,直径80㎝,横梁和立柱交接处的木质垫梁、天井四周柱子上的斜撑,均雕刻成狮子和其它动物图案,栩栩如生,这些雕刻在文革中铲除。后进外沿走廊是用
黟县青雕刻而成,大厅前堂由三块长6—8米,宽3米,厚30㎝重达数吨的黟县青巨石辅成。该祠堂2003年异地拆迁保护,现建于黟县碧阳余家山(环宇公司)。
俗称七甲祠。三进式,规模宏大,在门前有一对大石鼓,前厅解放前已倒塌,后厅解放后有两户居民居住到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拆除,部分砖瓦建宏潭中学,现祠堂址由汤建生兄弟建房。
又称夏
公祠,汤氏宗祠。三进式,大门建有五凤楼,石鼓
石狮。据传这祠族的子孙出过做大官的人物,大门前才能安放石狮,1969年经县政府批准,拆除建造宏潭卫生院,1990年12月宏潭卫生院与宏潭中学调换,现成为宏潭中学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