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写作了旧体诗和少数给亲人的信,给人造成了绝大的震撼。他的诗文,不是泄私愤,而显现的是他精神立场的统一性——这正是对
鲁迅的『伪示当去,迷信可存』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他的书信更显示出从『精神奴役的刨伤』到『语言奴役的创伤』的发展,展示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可贵品格。
本书是
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潜在写作”文丛中的一册,“潜在写作”文丛将被“文革”时期喧嚣所淹没的个人性、独立性之声整理出版,由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思和主编,内容包括20世纪50-70年代大量作家,如阿、
张中晓、无名氏、
彭燕郊、
胡风、
绿原等人创作的非虚构性作品。这些作品在形成和创作的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发掘问世。陈思和认为,虽然那是一个精神生活浮躁嚣张的时代,但仍有作家在严肃地思考和写作。不过作家们身处不同的社会处境,他们思考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那些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的声音,恰恰具有可贵的个人性和独立性。如果还原到这些作品酝酿和形成的年代的背景下来阅读和理解它们,并将之与同时期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其热辣辣的艺术感染力就马上凸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