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子,古代
汉族妇女发式,或名子髻。始自两普。此髻式,在
司马衷元康中(291—300),有妇人结发,髻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子髻”,始自宫中,天下化之。
古代汉族妇女发式,因其发髻呈“十”字形故名。其法是先于头顶正中将发盘成一个“十”字形的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环直垂至肩,上用簪梳固定。流行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妇女中。陕西西安草厂坡出土的
北魏彩绘陶俑中,有一个身穿窄袖襦、
长裙、肩披花帔的女俑,梳的即为十字髻。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髻 \u003c名\u003e (形声。从髟,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居右者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节);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髻鬟 髻鬟之始掠。――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髻jì盘在头顶的发结:发~。梳头扎~。髻jié 1.
司命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