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析气藏是指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存在的烃类气体,经过开采至地面后,因温度和压力变化而凝结成液态石油的现象。这种液态石油被称为凝析油,而相应的气藏则被定义为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的形成机制涉及到物理学上的逆蒸发和反凝结现象。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物体会经历等温加压引起的凝结,而等温
减压病导致蒸发。然而,超出这个范围时,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等温减压引发凝结,等温加压导致蒸发。凝析气藏中的油气就属于这样一种物系,它们在地下高温高压环境下蒸发为气体,而在压力降低后重新凝结为液态石油。
凝析气藏的烃类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烃类体系,称为凝析油气体系。凝析油气体系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它具有较高的气油比,原始气油比一般不低于600-800立方米/立方米;其次,凝析气藏油气体系中含有丰富的
正戊烷组分,这是凝析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
凝析气藏通常采用衰竭或者循环注气的开发方式。尽管衰竭开发方式可能导致大量
液态烃因反凝析而遗留在
地层中,但由于这种方法投资成本较低且能够快速收回投资,因此仍然是中国凝析气藏的主要开发方式。然而,随着多个凝析气藏进入衰竭开发的中后期,地层反凝析现象加剧,特别是在近井地带,压降漏斗的存在使得更多的凝析油析出并污染井筒周围的储层,增加了渗透阻力,导致多口井停产或无法正常生产,严重影响了气藏的整体开发效果,进而降低了凝析油的采收率。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深入研究。他们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了一系列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方法,并结合柯克亚凝析气藏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试验和模拟,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该气藏的凝析油采收率。此外,研究人员还建立了一种新的
地层反凝析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用于评估当前储层中凝析油的饱和度。他们还针对柯克亚凝析气藏的实际状况进行了长岩心实验,对比了不同条件下注气、注水对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效果,尤其是在衰竭致
露点压力以下后注干气的作用。最后,通过数值模型评估单井吞吐效果,研究人员选择了已经实施的两口井进行模拟,探讨了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焖井结束后采气速度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井吞吐可以有效解决堵塞问题,大幅提高天然气采出程度,降低气藏废弃压力,但对于凝析油采收率的提升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