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雄祖籍
潮安区,少时在
汕头市真光小学读书,毕业后进人汕头英华英文进修学校学习。1926年春,他到达
上海市,考进
暨南大学商学院商学系就读,接着转学到
持志大学商学系学习。当时上海的持志大学,虽属
私立大学,但不少教授是海内外知名人士,李其雄在该校读信,不仅较好地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认识了一些知名人士,为后来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大学毕业后,回到汕头,先后执教于英华英文进修学校和
同济大学、民强、现代等中学。由于他教学水平高,勤于诲人,受到学生的欢迎。
1931年,李其雄哲
泰国,起初在廖荣兴公司当职员,把在大学学到的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1937年,他回祖国考察实业,其时适“七七”事变爆发,祖国军民奋起抗敌,海外广大侨胞也纷纷参加到支援祖国抗战的行列。当时,全国劝募公债通罗分会在曼谷成立,由
萧佛成任会长,潮籍侨领
蚁光炎、陈景川、
廖公圃。郑子彬、余子亮任副会长,积极发动泰国侨胞购买救国公债,支援祖国军民抗战。李其雄根据当时的
国民政府主席
林森的指示,返泰国襄助萧佛成等推销救国公债,甚为得力。李氏与爱国侨领蚁光炎、陈景川、廖公圃、郑子彬、余子亮等认为:要发动
泰国侨胞积极参加救亡图存运动,必须办报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于是,他们迅速集资在曼谷创办《
中国报》,以
蚁美厚等人为股东代表,由李其雄担任让长、总编辑兼督印人,向泰国政府办妥登记注册手续。该地每天出版报纸4大张,分为早版回大张,午版3大张,每星期日则出版16开本的《
中国周刊》,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如遇重要战讯还出版号外。在《中国报》创刊后不久,李其雄与
蚁光炎等爱国侨领共同研究,为预防发生意外,决定把《中国报》的早版回大张改版)《中原报》出版,由李其雄担任《中原报》总编辑,蚁光炎、陈景川、
廖公圃、郑子彬、余子亮等充任《中原报》股东。1938年,《中国报》和许多宣传抗日救国的华文报刊遭到当时
泰国有关当局封闭,《中原报》仍获准出版发行。李其雄在诸位潮籍爱国侨领的支持下,全力主持办好《中原报》继续大力宣传抗日,使该报成为当时曼谷销量最多的华文报纸。1939年11月21日,在支援祖国抗战中作出卓著贡献的爱国侨领
蚁光炎遭到敌伪势力指使的凶手枪杀。
对此,李其雄主持的《中原报》连续发表《旅泰华侨隆重公祭蚁光炎先生》、《蚁故主席被行刺案判决,蚁夫人对此案发表谈 话》、《蚁光炎先生遇害始末》等大量文章,更加激发广大侨胞支援祖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情。1941年12月,
日寇在曼谷登陆后,《中原报》被迫停刊。接着,李其雄遭到日伪的通缉,只好潜逃到泰缅边境避难,并继续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其雄重新活跃在泰华报界。他于1945年9月回到曼谷接管《中原报》,专心为办好这一华文报纸而努力。1958年10月,《中原报》被当时
泰国有关当局着令停刊,但李氏办报的决心并没有减弱。他凭着精湛的办报经验,接办泰文《荣誉报》,担任该报董事长,努力改革该报版面,充实内容,力持正论,使该报读者不断增加,一跃成为泰国四大泰文报纸之一。至七十年代,李其雄又在曼谷创办《新中原报》,自任社长,由其子李继光任总编辑,这家华文报纸,一直在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中泰友好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李其雄这位泰华报界名人,一贯热心泰国潮人同乡社团工作,对泰国潮人慈善事业和泰华文教、体育事业也作出诸多贡献。他曾担任泰国潮州
会馆第八、九、十、十一、二十、二十一届副主席,对会馆工作常有创造性建议,被会馆诸同仁所采纳。1945年11月至1948年6月,
泰国潮籍侨领
郑午楼、苏君谦领导的退逻华侨救济祖国粮荒运动卓有成效地开展,李其雄积极参与此项工作。李氏不仅以《中原报》代表的身份,担任造逻华侨救济祖国粮荒委员会监事长,而且在他主持的《中原报》发表多篇社论和文章,呼吁广大侨胞为救济当时祖国和家乡的粮荒而慷慨捐献。1954年至1958年,李氏以泰国潮州
会馆副主席的身份,兼任会馆创办的普智学校校长,在致力增进该校校务工作的同时,先后两次主持扩建该校校舍,使该校就读的学生增至2500名。他还曾担任泰国潮州会馆和培英学校校友会联合主办的培英学校校董会副董事长,积极为该校的建设和发展而捐资献力。为了促进泰华体育运动的发展。李其雄于二战后特地发起建立泰国华侨体育总会,被推举为该总会理事长,积极策划和主持开展泰华体育活动,并曾亲自率领泰华体育健儿回祖国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他一贯热心侨团工作和泰华文教、慈善、体育事业的行动,受到海内外潮籍乡亲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