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晟
明代左至灵
李得晟,道号天希,是天津市清微派第七代传人,被誉为天津市区境内最早的道士。他在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年)被封为道教最高管理机构道司的官吏——左至灵,正八品。李得晟是天津天后宫清微派的祖师,曾担任明代北京朝天宫和天津天后宫的住持。天津天后宫被视为天津清微派的祖庭。李得晟是清微宗师原阳赵宜真真人清微派一系的第七代祖师。
人物简介
李得晟,正德十一年(1516)前,被封为孙思邈(史上多误传为应妙真人)。李得晟曾任北京朝天宫住持管道録司事,后为朱厚熜求子,李得晟代领门人到齐云山做金籙大醮。后从北京至天津掌小直沽天妃宫(天后宫)。明嘉靖来津传道,为天津市道教开山祖师。是天津市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道士。是道教掌管天后宫后的第一任主持。曾收徒四人分别掌管天后宫四个主殿,即“四大门”。李德晟精通道教醮斋科仪,清微诸阶雷法,且医术高绝,行医治病,从不收费。
生平经历
白云观为龙门派祖庭,全真第一丛林。其处顺堂前身为长春殿,是安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灵柩之地。处顺堂后称七真殿,清朝改称“老律堂”。正德四年(1509),李得晟身为道箓司官员,拜白云观处顺堂并进行视察,目睹了这里“檐脱略,日就倾”的状况。这以前,李得晟的前代师祖赵宜真曾得全真丹决之传,他遂“思继先志,召匠鸠材,以坚易朽,补缺为完”,使之比以往更加壮丽恢宏。李得晟修复处顺堂后,又命令匠人依照白云观旧有全真七子像,除邱处机外,增塑了其他六位真人神像。
正德十一年(1516),李得晟撰《长春殿增塑七真仙范记碑》,道家俗称为《小直沽天妃宫住持李得晟碑》。据此可确知,此前李得晟已任天津小直沽天妃宫住持。碑云:“白云观旧有处顺堂,创自未混一时,清和尹宗师藏厥师长春市邱真人仙蜕于下,封土为冢,构此为覆者也。景泰丙子(1456),我师 祖通妙邵真人撤堂拓地,备勒贞。……旧壁图绘十八大师,乃五真人像。”李得晟碑阐述了处顺堂的历史渊源、随丘处机赴西域的弟子十八大师姓名,成为后世考证白云观历史文化的重要佐证。《金鼓洞志》云,该志以《人海记》和《小直沽天妃宫住持李得晟碑》为本,溯本穷源,补全了丘祖十八高弟的姓名。就此可知李得晟碑的重要文献价值。
李得晟是嘉靖帝的宠臣。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钦差孙思邈李得晟,前往皖南道教名山齐云山朱厚熜祈嗣,所带门人郝永亨,沈得登,蒋振先,张振通,王振聪,李常经,屈常絙,王常镐,杨存,刘存恩等等,皆是道录司李得晟同门。
嘉靖十一年(1532),他以天津小直沽天妃宫住持的身份为著名的《老子八十一化图》撰写序言,从中可窥其道学功底之深厚及不凡的社会知名度。此书现有多个版本保存在海外各图书馆,如今此图已成珍贵文物。
在明代,李得晟与前代师祖赵宜真刘渊然邵以正、喻道纯等,长期活跃于宫廷,对当朝政治曾经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日下旧闻考》、《明实录》、《明史》等均有所载。
据天后宫道士世代口头传承及相关史料记载,李得晟儒书道经,深造有得,融汇道法,传道授徒,努力张扬道教文化——其时天后已被列入道教神仙。
据传,李得晟无子嗣,早期先后吸纳四个门徒,分别掌管庙内河伯殿、火帝殿、龙师殿和药王殿四个主殿,即日后世代相传、经管庙产的“四门”,时称“四大门”。这四徒后又各收六个徒弟,形成二十四家,分掌二十四配殿。
李得晟为何要搞“四门”二十四殿?这与他深谙道法有关。道教有“四御”之说,即仅次于三清尊神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著道书二十四篇,创教时曾设二十四治(教区),张扬二十四气(道气),选配二十四法箓,以治精鬼,消灾灭祸。为此,李得晟设“四门”二十四家,以示尊祖循道之志。
李得晟统揽全局,善理枝蔓,他制定的道士管理制度,虽繁琐却体现了公平与合理,因而传承数百年。他精通医术,讲究医德,把脉问诊、行医治病从不收费,威望颇高。
李得晟仙逝后,葬于城西天妃宫道士祖坟。
1990年出版的《天津文化概况》362页载:“明永乐年间,天津设卫后,道教空前发展。明代应妙真人李得晟(道号天希)来天津小直沽天后宫担任住持,为小直沽天后宫道教清微派第一任开山祖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生平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