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位于曲阜城东北25公里处,原名龙门山,因山有二峰对峙,状如石门,故名。右侧的胜涵峰为全山主峰,海拔406米,有水雪洞、
蟠龙洞等二十四景,尤以石门月霁为胜景。山上有孔子学《易》处,
仲由宿于石门处,
李白、杜甫燕集处等遗址。
石门寺在胜涵峰山腰之阴,是
曲阜市唯一的一座寺院。宋、元时为全真观,明景泰七年(1056年)归僧家所有,改称五泉寺,后依山名改为石门寺。全寺一佛殿为主体建筑,前后建有二层楼阁数座,西面建有配房数十间,均为民国时建筑,今寺已废,遗址尚存。石门寺西北里许处为
孔尚任隐居处,遗迹尚存。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
孔子六十四代孙。三十五岁前隐居石门,结草庐三间,名“孤云草堂”,后受
康熙赏识,步入官场。罢官后重回石门山,直至去世。石门山附近,距市区15公里处有石门书院,为
曲阜市旧时四大书院之一。旧为佛、道、儒三教之堂,
乾隆四十年(1775年)迁佛、老之像于庙东北隅,在原址建大殿,独奉至圣先师像,
春秋致祭。
自古以来,
石门山一直是著名的旅游和佛教胜地。石门山岩石奇特,其中含珠台、照玉镜、芙蓉岩、滚丹坡等都是以石取胜的景点,成为石门二十四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中各种树木多达33科146种,形成了石门山独特的“天然氧吧”。
不仅如此,石门山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老子曾在这里讲学,
孔子晚年在山中整理过《易经》,
仲由曾经投宿石门。
李白、
杜甫曾结伴游览石门山,并在含珠台饮酒话别。
清代剧作家,《桃花扇》的作者
孔尚任更是对石门山情有独钟,达到了“即之不能离,离之不能忘”的痴迷程度,叠石结庐,两度隐居石门山。石门山原名龙门山,也叫云山、云亭山。又因两山对峙如石门,俗称石门山。自古以来,以"奇、秀、险、幽"而闻名,是著名的旅游和佛教胜地。山上有孔子学《易》处,子路宿于石门处,李白、杜甫燕集处等遗址。
开石门山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相传
秦始皇曾经到过石门山。据载,
秦始皇“封泰山、禅云云”。古代祭天叫封,祭地叫禅。“云”就是云山,即石门山,至今仍有祭地时的黄土台。传说,尧王也非常钟情石门山,死后葬于黄山之前,至今仍有尧王墓遗址,当地老百姓称为王林圈。
石门山之所以长期为著名的
道观,与
老子在这里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老子曾在石门山讲学,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姓李名耳,生来白首,故称老子。是我国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是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认为“道生万物,德养万物”。做人要讲道德,要宽容。按《史记孔子氏家》记载,孔子晚年很喜欢易经,曾经住在石门山中研读整理易经,至今仍留有孔子学易处。
清代文学家,《桃花扇》的作者
孔尚任曾两度隐居石门山,他有咏石门山的诗作:“山尾山头拖翠长,吟鞭摇雨路苍苍。不成村舍三家住,稍有田亩半段荒。铺地云容如海市,遮天峰势似边墙。溪回岭转无穷志,直到门前见夕阳”。孔尚任被石门山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住了,罢官后,又回到石门山。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夏之交,
中原地区文坛上的两颗巨星———
李白、
杜甫在
洛阳市邂逅相遇了。第二年秋天,也就是公元745年深秋,二人相约到石门山拜访好友张叔明,当时,李白45岁,杜甫34岁,二人风华正茂,一起饮酒赋诗,一同求仙访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足迹踏遍石门山。然而,好景不长,杜甫要西入
长安,李白也要南下
江南。面对短暂的相聚和长久的别离,李杜二人来到石门山含珠台上,饮酒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