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1986年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期刊
《大学化学》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化学会、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期刊。 
截至2019年4月2日,《大学化学》第6届编委会有编委41人,顾问8人。
据2020年9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大学化学》共出版文献5169篇、总被下载1110270次、总被引25145次,(2019)复合影响因子为0.876、(2019)综合影响因子为0.811。据2020年9月15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大学化学》共载文量为2947篇、被引量为17009次、下载量为146999次、基金论文量为1042篇;2018年影响因子为1.22。
历史沿革
1986年,《大学化学》创刊。
1987年,《大学化学》刊期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大学化学》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大学化学》刊期改为月刊。 
栏目介绍
《大学化学》主要设有今日化学、教学专论、计算机与化学、化学实验、师生笔谈、自学之友等栏目。 
《大学化学》的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化学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中学化学教师、对化学有兴趣的中学生,以及化学教育领域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岗位上的化学工作者。 
图书前言
“大学化学”课程是化工及非化学化工类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基本原理和化学技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因而也给大学化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学时数条件下掌握精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更宽广的知识面,以适应学科融合、交叉和渗透背景下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为此,我们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下,从培养21世纪高素质工科人才的总体需要出发,针对工科本科专业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需求和学时分配,对原有的工科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普通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的部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编写了这本《大学化学》教材,以物质聚集态、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物质结构、表面化学、胶体化学、配位化合物、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为基础构建了新的工科专业基础化学教学体系。力求让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对化学知识体系和化学的近代进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达到内容的先进性、基础性、科学性及针对性等各方面的统一,在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注意化学与各相关学科和技术的紧密联系,讨论化学在这些学科中的应用。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与中学化学的衔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材料组织上,力求概念阐述准确严密,内容安排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并注意各章内容的相互依托与交叉,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宝石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四年制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教师的参考资料。在使用本书作教材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取舍,也可对相关知识的讲授顺序进行调整。书中带“*”的内容为选学内容。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桂林理工大学钟福新(第4、7章)、余彩莉(第3、5、15章)、刘峥(第6、10、11、16章)、张淑华(第1、12章)、肖顺华(第2、8章)、黄红霞(第13章)、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莫德清(第14章)和广西科技大学的张倩(第9章)。最后由钟福新、余彩莉、刘峥定稿。
本书编写中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一些教材和著作,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教益,在此向这些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深表感谢。
编 者
2011年4月
人员编制
截至2019年4月2日,《大学化学》第6届编委会有编委41人,顾问8人。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大学化学》的办刊宗旨为促进深化大学化学教育改革。 
投稿指南
1.文章题目宜简单明确,能突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独特之处,中、英文题目含义应一致。
2.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全拼且均用大写字母、名首字母大写。
3.请在文章首页脚注处给出通讯作者的Email地址。
4.中、英文摘要按照“拥有与文章同等重量重量主要信息”的原则,应能简明、确切地阐述文章的创新性内容。
5.英文关键词须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应是摘要和题目中出现过的关键内容,便于计算机检索。选出3–6个词为宜。
6.引言应开门见山、切入正题,阐述选题的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大学化学 编委会.大学化学编委会.2021-11-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栏目介绍
人员编制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文化传统
投稿指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