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冠,石油地质学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1937年12月生于
上海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
长江大学前身,现长江大学)。196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1986年至1994年,王铁冠担任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1994年,他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至1986年王铁冠担任
俄勒冈州立大学客座副研究员。
王铁冠发现、鉴定和命名了三个新生物标志物系列(13α正
烷基三环
萜烷、
甲基三环和甲基四环萜烷)。其中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是迄今唯一由中国学者命名的生物标志物,已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文献库收录;建立了低熟油气成因的系统理论,及时推广低熟油理论,取得显著效益。建立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结合的煤系烃源岩研究方法,系统提出烃源岩的I-III型显微组分的非均质性组成,富氢组分“分期生油”的理论。首次论证含硫
非烃二苯并噻吩类,作为新分子标志物示踪石油运移的机理,用以反演石油运移优势通道,展现油藏充注途径;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结合数值模拟,确定油藏成藏期次与时间;在不同岩性油藏中,重建油田的成藏历史,预测烃源灶方位,确定有利勘探方向,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检测发现了约100个新的
同系物或异物体化合物,补充、完善了文献中已知的7个系列。在理论研究上,他建立了4类生物标志的成因演化模式,并总结了有关生物标志的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首次提出并创建了生物标志物相对定量组合判断生源构成和沉积环境条件的研究方法,还在沉积环境、古植物化学、事件地层学和油气运移等多个方向上,探索了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意义。这些都属于该学科的前沿创新成果,有关论文的SCI他人引用达119篇次。
王铁冠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煤成油的专家之一,建立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相结合的有效烃源岩研究方法,确证“成煤过程中也可能伴随有‘生油’过程”,煤中
沥青是“由煤或
维管植物成因液态烃类衍生物”,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地质文摘(Geo Ref)数据库收录;提出煤系烃源岩“分期生油”理念,最早论证渗出沥青体作为石油生成和初次运移的直接标志,为解决煤成油研究的重大争议问题提供了充分依据,推动了煤成油理论的发展;最先从生烃机理、资源分布规律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低熟油理论问题,创造性地建立五种原始母质早期生烃机理和模式,弥补了国际上“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理论的缺陷,发展了陆相生油和石油地质理论,开拓了油气勘探领域,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专著;他是国内率先向研究生开设“分子有机
地球化学”,主讲“油藏地球化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研究人才,其中硕士生20名,博士生9名。
发表论文174篇(含英文42篇),合撰专著13部,译著6部,完成科研报告40份。论著被SCI、EI各收录31篇,SCI引用达321次。曾获得“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研究者奖)、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铁人科技成就奖”(银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以及10项部级科技进步奖。
王铁冠原籍是
广东省澄海,1937年12月,王铁冠出生于
上海市。1953-1956年在北京石油地质学校石油地质专业学习,1961-1965年在北京石油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学习。1978年—1983年,王铁冠担任
长江大学(现长江大学)副教授。1983年4月-1986年1月在美国
特拉华大学地质系、
俄勒冈州大学海洋学院研修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先后于1956-1978年在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大庆石油地质学校及江汉石油地质学校任教,其后于1978-1983年和1986-1994年在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任副教授、教授等职,教授和研究有机地球化学。事业心强,勤于育人,刻苦钻研,治学严谨,成绩突出,开拓进取,富于创新,团结协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铁冠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基础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发现、鉴定和命名了三个新生物标志物系列(13α正
烷基三环
萜烷、
甲基三环萜烷和甲基四环萜烷);首次论证了含硫
非烃二苯并噻吩类,作为新分子标志物示踪石油运移的机理,用以反演石油运移优势通道,展现油藏充注途径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结合数值模拟,确定油藏成藏期次与时间在不同岩性油藏中,重建油田的成藏历史,预测烃源灶方位,确定有利勘探方向,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王铁冠在理论研究上建立了4类生物标志的成因演化模式,并总结了有关生物标志的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首次提出并创建了生物标志物相对定量组合判断生源构成和沉积环境条件的研究方法,还在沉积环境、古植物化学、事件地层学和油气运移等多个方向上,探索了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意义。
王铁冠是中国最早研究煤成油的专家之一,建立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相结合的有效烃源岩研究方法,确证“成煤过程中也可能伴随有‘生油’过程”,煤中
沥青是“由煤或
维管植物成因液态烃类衍生物”;提出煤系烃源岩“分期生油”理念,最早论证渗出沥青体作为石油生成和初次运移的直接标志,为解决煤成油研究的重大争议问题提供了充分依据,推动了煤成油理论的发展;最先从生烃机理、资源分布规律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低熟油理论问题,创造性地建立五种原始母质早期生烃机理和模式,弥补了国际上“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理论的缺陷,发展了陆相生油和石油地质理论,开拓了油气勘探领域,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