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恩将军”是
清代的一种爵位名称,属于宗室封爵体系中的第十二级,也是最低级别。作为武官,其品阶为正四品。
清代的爵位制度中,宗室成员并没有像明朝那样实行封藩建国,而是强调国家统一。尽管如此,对于皇子和有军功的人士,仍然实施了封爵制度。爵位从亲王到奉恩将军共分为十四等,包括功封、恩封、考封等多种形式。其中,功封是对有特殊功勋者的奖励,这些人被称为“铁帽子王”,他们的爵位可以世代继承。恩封是在国家有重大庆典时对宗室成员的升级加封。考封则是按照世系逐代降低爵位,直至成为普通的“闲散宗室”。
清朝宗室爵位分为多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
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
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二等奉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其中,亲王至公级别的爵位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而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宗室成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爵位,包括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功封是指对有特殊功勋者的封赏,恩封则是因国家大事而给予的提升,袭封指的是按照世系传承爵位,而考封则是通过考核来决定爵位的升降。
清代开国时期的“军功勋旧诸王”,如礼亲王
爱新觉罗·代善、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等人,都被封为“铁帽子王”,他们的权力包括兵权、议政权和旗主权,并且爵位能够世代继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均减一级。此外,应封爵者须在20岁时接受国语(
满语)和骑射考试,成绩优异者才能按例封爵。
雍正、
乾隆,考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对考试成绩的要求更加严格。
顺治九年(1652年)制定了奉恩将军的冠服制度,规定其冠顶镶嵌
蓝宝石,中间嵌一小块蓝宝石,腰带使用起花金镶银圆板,补服绣有老虎图案,其余部分与镇国公的制式相同。乾隆时期对服装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更多细节,如朝冠面上的镂花金座,中央装饰的小蓝宝石,以及补服上的老虎图案。其他方面,奉恩将军的服饰规格与武职官员四品相似,只是衣服下摆有四个开口。腰带颜色方面,宗室使用金色,觉罗族使用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