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韶石(1913-1991),原籍广东番禺,自幼失去双亲,由
伯父张纯初抚养长大,并跟随他学习绘画。后来成为
汕头市的一名图画教师。他的艺术生涯始于
广州市,曾在1932年临摹
邓芬的作品《浣纱图》获得赞赏,从而有机会师从邓芬学习绘画。1939年后移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短暂居住于澳门和
越南。战后在香港设立“木兰花馆”,致力于传授
中国画技艺。张韶石擅长绘制花卉,尤其以描绘牡丹闻名,被誉为“牡丹王”。除了花卉,他也创作了人物、仕女以及山水作品。
张韶石的艺术之路起步于广州。1932年,他在广州临摹了邓芬的《浣纱图》,这幅作品得到了邓芬的高度评价,因此张韶石得以拜入邓芬门下,接受系统的绘画教育。1939年,他迁至香港,并在此地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基地——“木兰花馆”,专注于教授
中原地区传统绘画技法。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他曾一度离开香港,前往澳门和越南躲避战火。战事结束后,他返回
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从事
美术教育工作,并将余生奉献给了
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张韶石的绘画作品色彩鲜艳且富有层次感,同时又不失典雅之美。他的笔法流畅柔和,尤其是在绘制牡丹时更是如此,这也使他获得了“牡丹王”的称号。除了花卉题材外,他还涉猎人物、仕女及山水画等领域,展现了他在不同领域的多样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