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雁,原名栾为伦,笔名韧风,生于1925年,山东福山(今
烟台市)人。著名剧作家,导演。1942年参加
八路军,参加了
济南市、淮海、渡江、
上海市等战役。同年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任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文工团副团长。回国后,历任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戏剧创作员,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编剧、团长,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
中国文艺网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和江苏分会副主席。曾获
三级解放勋章。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2年参加八路军在
胶东半岛五旅国防剧团作演员后,60余年一直从事戏剧创作和导演工作。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漠雁在胶东军区“国防剧团”和敌后其他文艺战士一样,“用歌曲去动员,用戏剧作宣传,深入到民间”,配合敌后军民反“扫荡”,反投降,深入到敌人堡下唱《流亡三部曲》,瓦解
华北治安军。三年
解放战争,漠雁从胶东随华东野战军第二十七军南下,经淮海战场、跨万里
长江,直到大上海。在此期间,为了配合“三查诉苦”运动,激励士气,曾与
时晨、陈建吾合作创作了大型
歌剧《瞎老妈》,并创作《刘吉祥》及广场歌剧《三班长》。
1950年初冬,漠雁又随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漠雁一边帮助部队抬担架、押俘虏、救护伤员,打扫战场,一边还要以文艺为武器,歌颂英雄模范,开展火线文艺活动。
1962年和
沈西蒙同志奉命去好八连当兵,共同创作了多幕话剧《
霓虹灯下的哨兵》,该剧获总政治部1963年优秀创作奖,国家文化部1964年优秀话剧奖。
1962年参与编剧并导演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前线话剧团首演。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剧本由沈西蒙、漠雁、吕兴臣集体创作,沈西蒙执笔,发表于《剧本》1963年第二期。1964年改编拍摄成电影。与人合作的话剧《宋指导员的日记》,1983年获第一届解放军文艺奖和全国优秀话剧奖。导演话剧《杨根思》、《布谷鸟又叫了》,
歌剧《
白毛女》。话剧剧本《
霓虹灯下的哨兵》获1964年文化部优秀话剧奖,剧本《城下城》获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剧本创作奖,《淮海大战》、《宋指导员日记》、《故乡情》均获解放军优秀剧本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他与
沈西蒙、吕兴臣三人合作完成《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出和剧本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剧本以“
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为题材,艺术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初期,在
霓虹灯闪烁的大上海经历的一场特殊的斗争。该剧曾在总政话剧团、空政话剧团、海政话剧团及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七个话剧团排演,并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