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文塔又称汝城宝塔,位于
湖南省汝城县寿水江南门桥畔。据旧《
县志》记载:古塔“创建于明化乙丑年(1491年)。旧时为培植文运而建,故名文塔。”明成化五年(1469年)兴建。
汝城文塔
爱新觉罗·旻宁(1850年)因“科举不利,毁而夷之”。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而成,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大修。塔高七层45.95米,“岌峰玲珑,亦雄亦秀。”塔基八面,每面宽2.9米,径14米,基脚及第一层均由长138厘米,宽63厘米的长青石块砌成。
汝城文塔第二层至第七层均为青灰色火砖结构,中空,砌有台阶,可盘旋而上至塔顶,塔顶及每层檐牙盖琉璃瓦,“阳光普照,溢彩流光。”
清代邑拨贡何安行有记:“相与登临凭眺,山水之清嘉,村落之参差,城橹市之崇比,一寓于目,皆足增长识量,形式开拓心胸,而使方寸之间怡然豁然,如花木逢春怒发不能自已……”据旧《桂阳县志》载:“明万历间(1573-1620年)增建第三层。清康熙丙子年(1696年)再增建(层数不详)
爱新觉罗·旻宁未年(1850年)‘因科举不利,毁而夷之’。
光绪六年(1867年)募建一层。旋因心力不齐,辍工。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二至七层。未满一年,工程竣。”
汝城文塔又称汝城宝塔,位于
湖南省汝城县寿水江南门桥畔。据旧《
县志》记载:古塔“创建于明化乙丑年(1491)。旧时为培植文运而建,故名文塔。”明成化五年(1469)兴建,清
爱新觉罗·旻宁(1850)因“科举不利,毁而夷之”。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而成,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大修。塔高七层45.95米,“岌峰玲珑,亦雄亦秀”。塔基八面,每面宽2.9米,径14米,基脚及第一层均由长138厘米,宽63厘米的长青石块砌成。第二层至
清代邑拨贡何安行有记:“相与登临凭眺,山水之清嘉,村落之参差,城橹市之崇比,一寓于目,皆足增长识量,形式开拓心胸,而使方寸之间怡然豁然,如花木逢春怒发不能自己……。
据旧《桂阳县志》载:“明万历间(1573——1620)增建第三层。清康熙丙子年(1696)再增建(层数不详)
爱新觉罗·旻宁未年(1850)‘因科举不利,毁而夷之’。
光绪六年(1867)募建一层。旋因心力不齐,辍工。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建二至七层。未满一年,工程告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