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恩普
毛泽东的祖父
毛恩普,毛泽东的祖父,字寅宾,号翼臣,生于1846年5月22日,卒于1904年11月23日,葬于韶山滴水洞大石鼓,他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
人物生平
自从1878年与哥哥毛德臣分家后,毛恩普随父亲从祖居地韶山东茅塘搬到毛泽东同志故居居住。
结婚后毛恩普与妻子刘氏和儿女们相依为命,过着贫困的生活。
毛恩普于1904年11月23日(即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七日)去世,享年59岁。此时,毛泽东已经11岁,正在关公桥毛润生门下读私塾。
家庭生活
毛恩普的妻子为刘氏,生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八月初二,与毛恩普生有一子二女,子毛顺生,即毛泽东的父亲,长女适张,次女适贺。毛恩普的儿媳为文七妹。
个人生活
为子聘亲
毛恩普与湘乡唐家的文芝仪时有往来。文芝仪便欲与毛恩普结为亲家,将自己的女儿文七妹许配给毛恩普的儿子毛顺生。毛恩普虽见儿子才10岁,但也想早些讨个儿媳妇,便表示同意。
弄孙之乐
儿媳文七妹生了两个男孩,毛恩普很喜欢,后孩子都没有养活,他深感痛惜。1893年12月26日,文七妹生下了第三胎,取名泽东,字咏芝。毛恩普此时47岁,喜得孙子,绵亘香火。
日子转眼过去了很久,毛恩普见到孙子长大成人,喜不自胜,便叫儿子毛顺生将儿媳和孙子从文家接回来,每日抱孙,享受含饴之乐。这时,毛泽东家一共四个人,即毛翼臣、毛顺生、文七妹、毛泽东。几年后,即1896年,文七妹又生下了第四个儿子,取名泽民,字咏莲。于是,家里便有了五个人。
离世
毛恩普是1904年11月23日(即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七日)去世的,享年59岁。此时,毛泽东已经11岁,对于祖父的去世,他是清楚的,心里是很悲痛的。多年后,他还深深地记得祖父的形象。
悼念
毛恩普去世后,葬在山陡路险的滴水巾大石鼓上。毛泽东在家时每逢清明时节,常与弟弟去墓地悼念。民国8年(1919年),他的父亲毛顺生带着毛泽东三兄弟为祖父毛恩普立了墓碑。
后世纪念
毛恩普去世后,葬在山陡路险的滴水巾大石鼓上。民国8年(1919年)他的父亲毛顺生带着毛泽东三兄弟为祖父毛翼臣立了墓碑。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湖南军阀何键派来特务,假扮风水先生,暗中打听毛泽东的祖父安葬在何处,并多次派兵闯入挖坟。韶山的父老乡亲利用滴水洞山高林密的地理优势,深夜把毛恩普的墓碑取下来,掩埋在附近的虎歇坪大石鼓地下,并把坟墓填平,栽种了花草,又在毛恩普坟墓的旁边修了几座假坟。这样,毛泽东祖父的坟墓和墓碑才被保护了下来。
解放后,韶山的乡亲们多次提出要为毛泽东的父母、祖父修坟,毛泽东均未同意。1953年冬,毛泽东的堂弟毛泽嵘去北京与他会面时,曾提出要求政府为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修墓。毛泽东说:“不要修了,还是保持老样子好。”
1986年9月韶山辟为国家旅游区后,为使旅游者饱览滴水洞风光,开始修建滴水洞别墅通往虎歇坪的游山便道。同年12月28,当便道修至虎歇坪大石鼓时,在一个长满荆棘、杂草丛生的地方,发掘出一块高三尺、宽一尺、厚约三寸的墓碑。挖出的墓碑棱角分明,完好无损,质地为祁阳石,细腻滑润,类似汉白玉,碑文字迹清晰。经考证,此碑即系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的墓碑。
墓碑上刻着:
中华民国元年夏月吉镌(竖排右)
显考毛公翼臣老大人之墓(竖排中)
内辛山外戌山(竖排左)
男贻昌孙泽东铭淋敬立(竖排最左)
墓碑落款上的“内辛山外戌山”,符合《毛氏族谱》上“辛山乙向”的记载;“贻昌”即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泽铭”即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泽淋”应是其小弟毛泽覃。
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之墓已得到恢复,人们都常来此游览、观瞻。站在大石鼓上,远眺韶山冲,近观滴水洞,领略这“虎踞龙盘”的意境,确实是别有一番情趣。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庭生活
个人生活
为子聘亲
弄孙之乐
离世
悼念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