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
张承志创作中篇小说
《黑骏马》是作家张承志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原载于1982年《十月》杂志第6期。2014年7月1日,该小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黑骏马》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俗音乐《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该书以一个男人离乡返乡的心路历程和一出凄美的爱情故事折射出蒙古民族在新旧观念冲撞中的自我抉择,以及作为草原理想一代的挣扎和呐喊。该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黑骏马》是张承志的成名作,作者借《黑骏马》这部小说对自己的青春岁月进行了追忆,也对草原经历进行了重新思索。该小说获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1982年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7年4月2日,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黑骏马》在美国上映,由著名导演谢飞执导。
创作背景
1966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张承志参加了红卫兵运动。高中毕业之后,他自愿到内蒙古自治区乌珠穆沁草原插队,开始了四年的草原生活。红卫兵式的革命英雄主义情结影响着他们,怀抱着狂热的青春理想来到偏僻的地区,渴望闯出一片天地。刚来到草原的知青”们,自然适应不了草原生活,也无法接受身份的突然转变。
草原给了作者两件无价之宝,自然而酷烈的环境与“人民”的养育。辽阔的草原会遭受白风的侵袭,牧民们带着牲育在寒冷的冬天迁徙是常有的事,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知青们在乌珠穆沁草原插包入户”,与草原人民同吃同住,真实地融入草原生活。草原人美好古朴的品质感染着作者,十九岁的北京小伙儿开始在这片大草原上骑马放牧,逐渐熟识草原人的生活。张承志作为红卫兵的狂热被草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人文风情感化了。直到离开内蒙古自治区,他回忆起在这里的生活,才意识到草京和人民在无形中给他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离开了草原,张承志才渐渐明白草原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从“红卫兵到"知青”的身份转变后,张承志开始融入草原生活。他骑着骏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飞自我,享受草原赋予的自由与诗意。回北京后,重新融入城市生活并不容易,“知青”们彷徨、失落、无所适从,开始怀念草原的简单质朴。张承志无法忘记草原带给他的感动,开始在写作中抒写自己的真情。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创作出中篇小说《黑骏马》。
出版历史
2014年7月1日,该小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内容情节
《黑骏马》的抒情主人公是白音宝力格,幼年丧母的白音宝力格在他八岁的时候,在公社当社长的父亲把他送到伯勒根草原一位老额吉身边。老额吉的孙女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同龄。两个人在额吉身边度过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美好岁月。当他们懂得爱的时候,两个人同时产生了爱情。而这美好的爱情却夭折了。白音宝力格十七岁那年到旗里学习普医,他告别了额吉,告别了心爱的姑娘。当他怀着与索米娅结婚,让操劳一生的额吉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回来的时候,却发现索米娅被当地的一个恶鬼黄毛希拉强暴身怀有孕。纯洁的爱情,对未来的憧憬,片刻被击毁。白音宝力格激愤中离开伯勒根草原来到城市生活。九年后,他随畜牧厅规划处的专家调查仔畜问题重返草原。这时,额吉已经去世,索米娅也远嫁他乡。白音宝力格去看索米娅,索米娅在美好的爱情被摧毁后,毅然坚强地活着。当她见到昔日的恋人时,并没有像白音宝力格想象的那样流露出对往事的感伤,和对他离去的抱怨。她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繁重。索米娅像额吉一样,像草原上所有的女人一样,“走完了那条蜿蜒在草丛里的小路,经历了她们都经历过的快乐、艰难、忍受和侮辱”,成为草原上一个成熟的女人。
角色介绍
白音宝力格——追求文明进步的蒙古青年
白音宝力格象征着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当年的出走,是为了捍卫心中纯洁的爱情,拒绝丑恶行为的玷污。白音宝力格厌恶这块土地上的粗鲁、丑恶和野蛮。索米娅对腹中骨肉的爱甚于对白音宝力格的爱,尽管白音宝力格知道索米娅是个无辜的受害者,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远离了故乡,抛离了亲人,也抛弃了自己的情感。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去寻找梦中的那个红颜雪肤的美少女,找寻那曾经照亮生命的爱情,然而找到的却是个粗壮黝黑的少妇,现实又一次嘲弄了白音宝力格,白音宝力格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空虚,无奈,悔恨,分离竟成了永远,人生道路伸向不同的方向。
额吉——草原母亲的化身
额吉是草原封闭的古老生活、民族习性、牧民妇女命运的见证。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原始古朴色彩,具有超乎寻常的宽容和自慰“女人——世世代代不都是这样吗?”正是这种质朴容忍了原始愚昧的束缚,古老的草原习性在相当程度上支配着草原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妇女的命运。白发额吉象征着既原始又深厚的草原民族文化,正是这种善良大度和对生命的永恒尊重的传统文化,养育了民族,繁衍了历史。白音宝力格的出走,毁灭了老人最后的希望,象征着古老文化开始受到冲击。她的天葬,标志着一代古老文化的结束。但她的血液仍在索米娅血管中流淌,只是由于现实社会力量的强大,奶奶性格中的传统美德被继承,落后愚昧的因素被抑制,并滋生出新的幼芽——索米娅开始了的新生命。
索米娅——草原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索米娅的命运和性格是草原劳动妇女的写照。在她经历了爱情被毁灭的痛苦后,在白音宝力格弃她而去后,她承担起照顾额吉的担子。她忍辱负重,以宽厚的心怀抚育儿女,以默默而辛勤的劳动获得人们对她的尊重。在作品的最后当白音宝力格告别草原的时候,她对白音宝力格说,当他有孩子时,送到草原来,送到她身边。此时,索米娅的形象与额吉已经合二为一。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黑骏马》本是一首叙述古老的爱情故事的古歌。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白青宝力格又亲身经历了与古歌相似的爱情悲剧。但小说既不是对古歌的简单重复,又超越了一般浅层次的爱情故事,传达出丰富的社会内容,作品有意识地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描绘了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传统的风俗。性格心理待征,落后的野蛮的生活习俗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丑与美之间的尖锐冲突。表现了作者对蒙古族草原赤子的诚挚和深沉的眷恋。
《黑骏马》表现的蒙古牧民的生活、传统的习俗,既包含着美德,也渗透着愚昧。小说在白发奶奶的身上,表现出伟大的母爱,她爱着孙女索米娅,也象爱亲孙女一样爱着白音宝力格,甚至连未出世的恶混黄毛希拉的后代她也倾住了爱。索米娅的坚韧不拔的性格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她抚养了其其格,给奶送葬,嫁给赶车人之后,除了繁重的家务之外,还要在学校做杂工。但是白发奶奶和索米娅对以黄毛希拉为代表的丑恶现象的容忍和宽容,也表现了草原的愚昧。白音宝力格的追求,索米娅的成长,标志着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开始走进草原普通家庭,草原新一代的命运开始转机。《黑骏马》展示了悲剧的焦点是白音宝力格和草原的差异。“我不能容忍奶奶习惯了的那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尽管我爱它爱得那样一往情深”。“新鲜的渴望已经在痛苦中诞生了。这种渴望在召唤我、驱使我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草原,去追求现代文明。他离开了奶奶,奶奶代表着古老传统的力量与堕性。年轻的索米娅体现了对草原传统的扬弃。但音宝力格重返草原,全力帮助索米娅,尤其要担负起教养其其格的责任,他经过一段痛苦的追求之后,开始了真正富有魅力的事业,改变草原落后与愚昧的面貌,改变人,尤其是草原妇女的命运。
艺术特色
《黑骏马》构思精巧。以白音宝力格重返草原的行踪和对往事的回忆这两条线索交织穿插,共同完成了对人物精神历程的塑造。
《黑骏马》具有诗化特征。首先表现在作品的抒情性上,整篇小说虽有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的爱情悲剧这个框架,但作家并不在此大做文章,而只是把它作为抒情的基点。其次表现在作品的意境上。蒙古族古歌《钢嘎,哈拉》歌词的引用创造了古朴、苍凉、悲怆、激越的氛围,与人物的命运相呼应。
作品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副主编曾镇南《〈黑骏马〉及其他》:当白音宝力格要求索米娅忏悔但听到的却是索米娅为婴儿缝制小鞋发出的欢悦天真的声音而毅然出走时,这个有了文化的年轻人,已经被写成多少有点像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茨冈》里描写的那个文明人阿乐哥的味儿了。那是一种狭隘的和自私的味儿。也许,这里隐藏这一点作者对草原人民的淳朴、质直、厚重生活力量的肯定和对城市文明的鄙俗、狭隘的一面的批评;但是,对于把爱情看成草原日出一样绚美的纯粹的白音宝力格来说,让他进行这样的自责,是不是太严峻一点了?应该赞许他对爱情的严肃态度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追求,他不是才有19岁吗?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徐亮《惊人的偏执惊人的真实》:《黑骏马》既不是浪漫主义的,也不是表现主义的,乃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的。张承志达到了查尔斯·狄更斯、福楼拜某些作品中显露出来的那种未经解释的真实性。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致公认《黑骏马》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水平,而且作品始终具有可解读性的原因。
燕山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教授李福亮《不能把丑当作美》:作者没有以足够的笔力去鞭笞使索米娅失去贞操的淫棍黄毛希拉,没有鞭辟入里地去批判造成悲剧的古老的社会习俗,反倒毫无保留地尽情讴歌容忍姑息这卑污的习俗的老奶奶和索米娅,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不肯入乡随俗的白音宝力格身上!
作品影响
参考资料
黑骏马.豆瓣读书.2024-03-01
黑骏马 黑骏马 (1995).豆瓣电影.2024-03-01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出版历史
内容情节
角色介绍
白音宝力格——追求文明进步的蒙古青年
额吉——草原母亲的化身
索米娅——草原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作品评价
作品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