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守军系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第一四六旅及第一四五旅余部。其主力配置在
漳州市外围天宝、
南靖县(今靖城)一线,依托杨梅岭、十二岭、风霜岭、宝林一带山地固守。另以一部兵力置于漳州市区。红军东路军决心,首先歼灭漳州外围之敌,尔后,乘胜夺取漳州。
漳州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东路军对驻守福建省龙岩、漳州地区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1932年3月上旬,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撤围
赣州市后,国民党军增强了
赣江流域大中城市的防御,其在苏浙皖边、浙赣边及
福建省境内的兵力却比较薄弱。中旬,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在赣州东北江口圩举行会议,讨论
中国工农红军行动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了向赣东北方向发展,以求在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
长江以南,五岭山脉以北的广大农村建立苏区,发展革命战争的战略方针。苏区中央局拒绝了毛泽东的意见,坚持沿赣江两岸向北发展,夺取赣江流域中心城市,并决定将中央红军第1、第5军团和第3军团分别组成中路军和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稍后,又决定将中路军改称东路军,临时到
福建省行动,打击福建国民党军和进入
龙岩市的粤军,巩固闽西,筹措经费。下旬,毛泽东随东路军到达
长汀县后,根据闽西地区敌我形势和
漳州市易攻难守的地形特点,致电苏区中央局,建议以东路军攻占龙岩,夺取漳州,消灭国民党军第49师,发展革命形势。苏区中央局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此后,毛泽东即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身分,率东路军执行攻取漳州的任务。
1932年4月3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率红4、红15军由长汀出发,向龙岩、漳州前进。10日,
中国工农红军在
龙岩市以西地区歼国民党军第49师第145旅约两个团,俘600余人,当日攻占龙岩城。该旅余部撤往
漳州市。14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委员萧劲光、副总指挥
董振堂率红3军(欠第8师)、红13军到达龙岩城,与红1军团会合。随后东路军随即决定,以第4、第15军和第3军(欠第8师)攻歼漳州守军;以第13军驻守龙岩,保障东路军主力侧后安全,并维护龙岩至漳州交通;闽西军区红12军活动于
武平县、
上杭县地区,牵制粤军,配合主力作战。15日,东路军主力到达漳州附近的
龙山溪中游平原、龙山和马山地域。漳州守军系国民党军第49师主力,其第146旅配置在
天宝镇大山之十二岭、风霜岭、天宝镇;第145旅余部配置在笔架山、格子岭、宝林桥、
南靖县(今靖城)地域,企图依托上述各点崮守;另一部兵力位于
漳州市市区。东路军决定,首先歼灭漳州外围守军,尔后夺取漳州城。部署是;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左为主攻,红15军在右为助攻,红3军位于南坪附近为
预备队。
17日,红15军以一部牵制宝林桥守军,掩护主力渡过永丰溪,占领了南坪、内洞地区。19日拂晓,东路军对漳州外围国民党军发起进攻,红4军首先突破十二岭、风霜岭,主力乘胜向
天宝镇方向扩张战果;红15军在红4军一部协同下,迅速攻占榕子岭、笔架山;红3军主力及时从
左派投入战斗,向纵深发展。当日占领天宝镇和
南靖县,在
漳州市以西茶铺地区击溃由漳州出援的国民党军一部,并乘胜向漳州市区进击。当日晚,漳州守军残部分路向
同安区、漳浦方向撤退,东路军于20日8时占领漳州城。之后,东路军在当地共产党组织和游击队配合下,相继占领
角美镇、
海澄县、石码(今
龙海区)、山城(今南靖县城)、小溪(今平和县城)、漳浦、
旧镇、浦南、
长泰区等地。此役,歼灭国民党军第49师大部,俘副旅长以下2300余人,缴枪5000余支《挺)、火炮8门、飞机2架,同时筹款百万
银元,扩军上千。这一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闽西苏区,发展了
闽南地区的游击战争。
漳州战役是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执行外线作战任务情况下所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是毛泽东同志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审时度势、正确选择战役进攻方向,于被动战局中争取主动并取得胜利的杰出典范。
(1)正确选择了红军东征的战役进攻方向。
赣州市撤围后,中共苏区中央局就
中国工农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问题进行讨论,毛泽东提出向赣东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但遭到"左"倾路线的否定,直至进入闽境后,在不利的战事情况下,苏区中央局才同意了毛泽东再次提出的向敌人力量薄弱地区进攻的战略方针,使漳州战役的顺利实施成为可能。
(3)在战役部署上,红军东路军实行了集中兵力,先扫外围,后取中央的正确战法,使得攻克
漳州市顺利进行,大长了红军的志气。
在漳州战役中,毛泽东正确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敌我态势,从巩固发展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局利益出发,面对广东军阀步步进逼苏区的严峻形势,果敢实行“主动打出外线”“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方针,使
中国工农红军在战争中赢得主动,从而牵制了敌人,有效地保卫了苏区根据地。在作战对象的选择上,善于运用“拣弱的打”的军事原则,不与强敌硬碰,击敌弱处,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在作战方法上,采用外线速决的运动战,整个战役中体现的是“快、猛”的战斗作风,歼龙岩与
漳州市守敌于快速及不备之中。
此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华,如集中兵力、机智灵活、示形惑敌等等,都在战役中得到很好地运用。在漳州战役中,毛泽东很注意发挥民众的作用。他的战略战术不仅是军事上的谋略,而且也从政治上加以考虑,将军事行动建立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之上。在攻打
龙岩市、漳州之前,毛泽东、周恩来都很重视发动、武装群众对敌袭击、封锁消息,加紧
红色戒严,让群众配合
中国工农红军做一些“乱敌探耳目”的动作,使敌人始终不能觉察到我军的行动方向。这种充分利用武装起来的群众,把敌人的眼睛、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聋子、瞎子,以夺取胜利的思想,对我国现在的国防建设仍有借鉴意义。漳州战役的胜利,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史上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