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辉,男,1969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科。宋晓辉作为一位摄影师多年来为众多国内歌手、演员及
香港电台艺人拍摄了大量的专辑图片、现场演唱会及各类宣传图片。宋晓辉也是一位在国内专门从事唱片设计的设计师。以他为名的工作室“晓辉作业”自1997年创建至今,设计了大量的专辑、EP及单曲的唱片包装。
人物经历
因爱好欧美
摇滚及唱片收藏,梦想把设计专业与音乐爱好相结合,便立志从事唱片设计。其时,国内借鉴港台流行音乐的机制刚刚起步,
唱片公司尚属新兴产业,更没有专门设计唱片的职业。
1993年,通过朋友介绍,宋晓辉为当时在国内因发行了
唐朝、
黑豹乐队而创下数百万销量奇迹的摇滚乐头号出版社“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设计了新锐
摇滚乐队的合辑《中国原创摇滚》。这是宋晓辉完成的第一件唱片设计作品。
1994年2月,宋晓辉进入了国内第一家合资制的唱片公司“
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开始了真正职业的唱片设计生涯,并展现多元化
视觉艺术的
摄影才能,开始为该公司旗下艺人拍摄平面图片。进入“正大国际”后,完成的首件唱片设计作品是郁东的首张个人专辑《
露天电影院》。在“正大国际”工作至1996年,三年间设计代表作有:
朱桦《
如此专心》、倮《倮倮谣》
孙悦、
程前、吸引力合唱组等诸多专辑、单曲、宣传杂志。
1996年,宋晓辉为寻求个人发展,自立唱片设计厂牌“晓辉作业”。
同年结识了“麦田音乐”的
宋柯、高晓松,设计了该公司的首张专辑《青春无悔 高晓松作品集》。随后于1997年为“麦田音乐”拍摄和设计了红白蓝系列之
朴树的首张专辑《
我去2000年》、叶蓓的首张专辑《
纯真年代》。
1997年,晓辉作业开始与内地最大的唱片制作、
发行公司之一“
京文”展开长期合作。为“京文”设计、拍摄了大量的唱片封面,包括:
唐朝乐队《
演义》,子曰乐队《
第一册》,鲍家街43号的首张同名专辑《鲍家街43号》以及《鲍家街43号 2》,
零点乐队《
永恒的起点》、《每一夜 每一天》、《最好的零点》,指南针乐队的《
无法逃脱》等乐队专辑,以及歌手
郭峰《你已把我的心带走》、《在你面前我好想流泪》、《经典郭峰》,蔚华《酸雨》以及毛阿敏复出后的同名专辑《毛阿敏》等。
与
索尼音乐上海声像长期合作,设计了
刘欢《
好汉歌》、毛宁《
等待毛宁》、《
心的毛宁》,
满江《多变的海》、《烟火》,
金海心《
把耳朵叫醒》、《
那么骄傲》等专辑以及《水浒传》、《
花木兰》、《
卧虎藏龙》等电影原声专辑。
与滚石音乐合作,为旗下所属艺人拍摄、设计的专辑有:
窦唯《
山河水》、《
幻听》、《希望之光精选》,
高旗与
超载乐队《
魔幻蓝天》、《生命是一次奇遇》,
地下婴儿乐队《
觉醒》以及
艺术摇滚合辑《中国火 Ⅲ》等。
与战国音乐合作期间,宋晓辉结识羽。泉并展开长期的合作与友谊。
“晓辉作业”几乎设计了所有
羽泉专辑的包装,包括拍摄和设计了羽。泉前三张销量极佳的专辑《
最美》、《
冷酷到底》、《
热爱》,以及06年的《
朋友难当》。担任设计了《没你不行》、《三十》,担任拍摄了2009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羽。泉》专辑内现场部分的图片。多年来,作为随队摄影师为羽泉拍摄了大量国内各地巡演的现场图片。为“羽。泉十年演唱会”等各种羽。泉的演唱会设计海报。与战国音乐合作的艺人还包括:拍摄、设计了
黄征首张个人专辑《破晓》,设计了《
爱情诺曼底》。
与“
正大国际”长期保持合作,陆续为
朱桦《梦的翅膀》、
满文军《让你的天空最美》、《
望乡》、
斯琴格日乐《新世纪》、
谷峰《见字如面》、
青铜器乐队等艺人拍摄和设计专辑。
与
崔健合作。1998年,“晓辉作业”从“
京文”中途接手了崔健《
无能的力量》的专辑设计,因两人合作愉快,之后于2005年为崔健拍摄和设计了第5张专辑《
给你一点颜色》。从1998年以后,担当了崔健多次演唱会的海报设计。
与太合麦田合作。2006年为“太麦”的“新红白蓝系列”拍摄、设计了
钟立风《
在路旁》和
莫艳琳《
顽固独身主义》、设计了
王梵瑞《
青春》专辑。2008年为刘欢设计了《刘欢二十年金曲典藏》纪念专辑。
与
华谊兄弟音乐的合作:除为羽。泉的专辑设计外,还担当了
张靓颖首张专辑《THE ONE》、《Dear Jane》的专辑和EP的设计,拍摄和设计了
谢娜的《
菠萝菠萝蜜》、
李慧珍《
爱死了》等专辑,设计
黄征《
一个人的战役》专辑,以及《
夜宴》、《集结号》、《画皮》等电影原声音乐的唱片
包装设计。
2009年,与环球唱片合作,设计
萨顶顶的全新专辑《
天地合》。
2010年,继《青春无悔 高晓松作品集》发行14年后,应高晓松之邀再次合作设计了《万物生长 高晓松作品集 2》。
社会活动
2009年以专属现场摄影师的身份应
崔健之邀参加“新长征路上的摇滚V21”全国巡演。
人物评价
“如果说宋晓辉是国内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唱片封套
摄影兼设计师,我想没有多少人会反对这个提法的。他的作品横跨了流行与
艺术摇滚的领域,数量之多令同行人无法追赶,而且其中有一些得到了传媒和音乐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引自《
音像世界》(2000年第十期)专访“躲在唱片封套背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