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沙寺建成后,在
清代获得一些发展,先后在土司辖区建起10多座规模不大,名义上属更沙寺分寺的格鲁寺庙。
清初,为进亠步扩大格鲁派的势力和影响,五世达赖宁公元1654年遣其弟子曲吉·昂翁彭错赴康区发展黄教,昂翁彭错于次年即达德格。在德格土司根嘎彭错的支持下在中扎柯主持修建了到
康巴藏区后的第一座寺庙4一格鲁派更沙寺,并担任了寺庙主持,成为更沙寺的第一代曲吉活佛。
更沙寺无任命活佛、格西、喇嘛的教权,设曲苦活佛转世系统,职事僧侣实行3年一换制度。寺庙戒律严明,对违戒僧侣实行罚款、罚物、吊打、甚至肉刑处罚,在土司辖区享受其它教派一样的经济政治特权,·按俗民出家规定在寺庙
势力范围招收僧侣。解放初统计,更沙寺共有僧侣550人,其中活佛1人,堪布2人,格西2人,喇嘛、扎巴322人。设扎巴学校1所,"曲热觉"佛学院1所,有枪100余支,可编用僧兵200余人,拥有50户科巴,500多亩耕地和1000多头牲畜,长期从事商业和高利贷经营。
土司统治时期,更沙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自觉地充当德格家族统治、麻痹人民的工具。寺庙长期建有武装力量,为扩张教派实力长期与苯波教登青寺摩擦争斗,曾在18世纪中叶联合甘孜太金寺僧兵,武装驱杀登青寺僧侣并破坏登青寺殿堂。解放后,寺庙上层喇嘛在
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支持下,在民主改革期间敌视党和政府,造谣惑众并煽动僧侣以各种形式资助并参与叛乱。1959年,通过四反运动对少数参叛僧侣作出处理,废除了更沙寺的封建压迫剥削特权。
1983年以后,全寺僧侣在寺管会管理下开侯宗教活动,发展自养经济,逐步修复了寺庙建筑。 1988年,更沙寺有僧侣145人,其中活佛1人,堪布1人,格西1人,喇嘛47人。寺庙自养经济年收人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