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世界报》(The World)是一份曾在1860年至1931年间在美国
纽约发行的新闻报纸。
该报纸创刊于1860年6月14日。最初为宗教性质的报纸,1861年被转售给两位
美国民主党政客银行家A·贝尔蒙和纽约市长F·伍德,成为党派报纸。19世纪70年代在资本家T·斯科特和金融家J·古尔德的经营下,报纸销量日益下滑。1883年5月9日,J·
普利策奖买下这份报纸,开始改组采编部门,聘请优秀人才,并转向新的办报方针。报纸的主要内容变为报道暴力犯罪、性丑闻、灾难,尤其是
华尔街、警察局等权势阶层和部门的丑闻,深入底层,关注移民、劳工、妇女及儿童的不公遭遇,策划发起一系列社会活动,发行量随之飙升。1925年,报纸开始亏损。1931年,经法官同意,普利策的儿子将报纸出售给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与该报团旗下的《纽约电讯报》合并为《世界电讯报》。1931年2月27日停刊。
普利策奖主办期间的《纽约世界报》按照其座右铭“准确、准确、准确”行事,在普利策的努力下,报纸发行实现了超百万发行量的重大跨越。
创刊伊始
这家一度由曼顿·马布尔办得有声有色的报纸,在1879年落入不择手段的金融家
杰伊·古尔德(Jay Gould)手里。然而,公众逐渐对《纽约世界报》丧失兴趣,该报陷入连年亏损的困境。于是,
古尔德急于要把它卖出去,在1883年时开价346000美元。此时,
约瑟夫·普利策已成了身残体弱之人,长期不间断的工作使他视力衰退,神经受到严重损伤,他打算启程前往
欧洲,想到那里度个长假。但当他经过
纽约时,听说《纽约世界报》要出售的消息,被哥哥艾伯特(Albert)的成功所激励,
普利策奖在5月9日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了《世界报》。第一笔付款是用普利策经营的上一份报纸《邮讯报》的利润支付的。然而,让古尔德感到惊讶的是,分期付款的其余部分,后来都是用《
世界报》的利润支付的。普利策是《世界报》的第五任老板。
普利策成就
销量奇迹
普利策接手时的《世界报》每份8版,售价2美分,发行量为1500份。接手后,普利策很快改组了编辑部,并于5月11日出版了第一期《世界报》。头条是关于
新泽西州发生造成百万美元损失的风暴的报道。另一些头版文章报道了对一名判了刑的杀人凶手的访问记、
华尔街的一名跳楼自杀者、匹兹堡的一次绞刑、
海地的暴动,以及一名被冤屈的女仆的悲惨状况。
普利策奖下令发售2万份,而在煽情性新闻方面可与普利策相比的只有当时《
纽约先驱报》的老板
贝内特。第二天,《
世界报》成了
纽约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
普利策积极提高报纸的质量。他利用第一版报头两侧的版位提高发行量,刊登独家新闻。他做的第一件深得人心之事,是鼓吹把那座被誉为世界奇迹的
布鲁克林大桥向每天上班经过的人免费开放。除了煽情和促销,《
世界报》也刊登一些好新闻,并采取了新的社论方针。社论版上出现了简明的十点纲领:征收奢侈品税;征收遗产税;征收巨额收入税;征收垄断企业税;向特权公司征税;制定关税税则;改革文官制度;惩办贪官污吏;惩办买卖选票者;惩办在选区中压制雇员的雇主。
普利策奖在第一期《
世界报》上写道:“这样一份不仅便宜而且生动的、不仅生动而且巨大的、不仅巨大而且又是真正民主的、献身于人民事业的报纸,在这个成长中的大城市,有着充分发展的空间。”
对有产阶级的阔绰感到不满并主张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的纽约人发现,《世界报》读起来兴趣盎然,而那些对生财有道之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则发现,《世界报》的社论中充满了异端邪说。普利策不遗余力地为穷苦无助的人说话。在他办《世界报》的头两年中,代表移民、穷人和工人阶级利益的改革运动如火如荼,特别是移民妇女在服装厂的血汗车间里受到的非人待遇、缺少就学机会、不公平的税收负担,都成了《世界报》的社论和新闻题材。1883年7月,
纽约许多人口拥挤的
贫民窟遭到
热浪的袭击,死了不少人;《
世界报》发现,在前一周报道的716名死亡者中,有392人是5岁以下的儿童。记者赶赴现场进行了采访。标题制作人制作了“孩子们是怎样被烤死的”和“小棺材成排”等标题,以引起当局的震惊与关注,使之采取行动。《世界报》的廉租公寓改革运动一直持续到1884年初,当时,它报道了菲利克斯·阿德勒(Felix Adler)教授为帮助穷人做出的努力。其他报道则与后来几十年中见诸《世界报》的大同小异,讲述的是移民社会的宗教聚会、针对移民的暴力、工厂里拥挤不堪的状况、工人星期日参观博物馆以及其他公共建筑的权利,以及政治机构中的偏见等。
在1884年的总统选举中,普利策支持
纽约州州长、
美国民主党候选人
格罗弗·克利夫兰,而反对
美国共和党保守派候选人詹姆斯·B·布莱恩当选总统。《
世界报》因其自由派的政治和社会立场而大大增加了发行量。当时,曾是《邮讯报》编辑主任的约翰·A·柯克里尔(John A. Cockerill)来到《世界报》担任编辑主任。他一向善于渲染富有人情味的消息,也经常组织重大的本地、国内和国际新闻。在印刷方面,新的《世界报》采用了比以前更小更轻的铅字,而内容却独具特色:如“暴风过后死人无数”,“尖叫饶命”,“小洛塔的情人”,“血的
洗礼”等。标题用词尝用头韵;常见题材是性、冲突和犯罪。
到了1884年底,《
世界报》的日销量超过6万份,增加了3倍。4个月后,《世界报》因成功地采用大量木刻和线条画,销售量突破10万大关。
普利策奖的推销员赠给每个职员一顶大礼帽,并在市政厅公园
鸣礼炮100响以示庆祝。到1884年,《世界报》在广告方面收入达到最高,报纸页数也增至每天12—14版,周日36—44版。尽管开支增加,广告费上涨,但面对它所吸引的大众读者,报纸的售价仍为2美分。1887年,《世界报》的销售量达到25万份,普利策铸造了一枚
银质奖章,以祝贺
美国最大的报纸发行量。
成功原因
1880年代,
纽约的人口增加了50%。当时,在纽约市内,每5个人中就有4人不是本人外国出生的,就是父母是外国出生的。
普利策奖身为移民,对这一事实非常敏感。而且他了解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知道他的读者既希望得到娱乐,又希望报纸起到有效的和进步的领导作用。因此,《
世界报》以生动的方式报道重大新闻,以满足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并以煽情主义的新闻内容和版面来适应另一种趋势。普利策以占
纽约多一半人口的新涌入劳工为读者对象,从三个方面塑造报纸的新形象:其一,经常发表支持穷人的言论,反对富有阶级和贪污腐败,以赢得读者的信任;其二,发起组织一系列具体细小的有利于一般大众的社会运动,制造社会热点,并对参与的读者实施奖励;其三,要求记者深入社会下层,写作接近读者心理的煽情报道,采用耸动的标题和较多的新闻图片。
面对批评家对煽情主义的抨击,
普利策奖回答,人情味报道和煽情故事是争得高发行量所必需的。他认为,在发行量扩大之后,可以通过吸引读者关注社论栏和公共事务的新闻报道,来营造健康的公众舆论。
除了实用的社会改革与促销手段之外,噱头也是《
世界报》的特长。另外,《世界报》篇幅的扩大使编辑们既能够有噱头和特稿来活跃版面,又能够继续保留严肃而重要的新闻报道。
煽情与新闻
人猴报道
后来,他甚至在《纽约世界报》的周日 版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标题为:《
法国科学家和探险家发现了一个长有发育良好的尾巴的野人族》。同时配发了一幅图,一个被称为“人猴”的男性趴在树上。显然,
普利策奖并没有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如果有疑问,就把它扔在一边。”他琢磨的是如何从
纽约数十万移民和劳动大众中吸引更多的读者,而不是试图去确证那些可疑但吸引人的新闻。
在普利策的指挥下,《纽约世界报》的头版上登出了转呼啦圈的舞女,此外还出现了“爱上了她的钱”、“
花花公子喝酒”、“为了兄弟去坐牢”之类的新闻标题。当然,普利策没忘记对大都市的丑恶、堕落进行抨击。
办报态度
在普利策的历次批评性报道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对总统的监督。在刊登了1901年购买
巴拿马运河的4000万美元下落不明的报道后,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扬言要把
普利策奖送进监狱,但《纽约世界报》的社论坚定地回答:“罗斯福先生错了,他不能使《纽约世界报》沉默不语。”最后,态度坚决的《纽约世界报》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普利策还在《纽约世界报》上提出了国家为实现社会公正应该采取的10条措施。如今有9条措施被写进了
美国的法律。
彩色报
1893年11月9日,美国《纽约世界报》登出了两个半版的彩印插图,插图描绘了大西洋花园夜景和教会活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彩印版报纸。
其实,彩色印刷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早在1457年就有人用红色与蓝色印刷宗教书。但1893年彩色印刷机出现,《纽约世界报》将当时可用的五种颜色用到极致,色彩才开始成为版面元素的一分子。该报从黑白印刷转为彩色印刷后,发行量曾超过100万份。
《纽约世界报》最早刊登了彩印插图,也最早设置了彩色印刷
连环画专页,每张画的中心人物是个穿着肥大衣服、没有牙齿、咧嘴而笑的“黄色幼童”。这个“黄色幼童”马上出了名,“黄色”成为低级趣味、色情的代名词。如今,在
大不列颠岛图书馆里还保留着70多年前的一份《纽约世界报》,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份。34.6万美元拿下《纽约世界报》。
办报方针
◎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辅以轻松或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吸引读者;
◎发起社会运动,推动改革,扩大影响如募集资金建造
自由女神像的台座;
◎重视报纸的质量,着力经营社论,以支持新闻报道;
◎增加内容篇幅,压低报价,扩大读者队伍,招揽广告客户;
◎大量采用新闻图片、漫画、图解、素描等,活跃版面;
◎重视报纸发行,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