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宝荣
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卢宝荣,男,1957年5月生,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6年,卢宝荣获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同年6月至1987年10月他在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工作。1990年9月至1993年9月,他在瑞典农业科学大学任博士助教。1993年,荣获瑞典农业科学大学(The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博士学位;同年9月至1994年8月,他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小麦族系统与进化、染色体组分析及种质资源保育。1994年8月至2001年7月,卢宝荣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任种质资源专家(高级研究员)负责全球野生稻资源的野外考察、保育、基因库建设和物种生物学研究。1994年12月晋升为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副教授;1996年1月卢宝荣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5月他被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0年,卢宝荣成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19年12月兼任复旦大学希德书院院长。
卢宝荣主要从事小麦族、稻属和大豆属野生近缘种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遗传学和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发表或共同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SCI论文137篇),曾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7年,卢宝荣在成都出生,没过多久,为了支援落后地区,一家人又迁移到了西昌市。在西昌卢宝荣度过了自己的中小学时光。高中毕业后,他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去了农村,但是没多久就因为身体原因被送回了城里。此后的两三年里,他打过临时工,抬过大石,做过泥瓦匠,修过水渠,还当过代课老师。
教育经历
1978年,卢宝荣进入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学习。之后,卢宝荣取得了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得到了前往瑞典农业科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199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工作经历
1986年6月至1987年10月,卢宝荣在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工作。1990年9月至1993年9月,他在瑞典农业科学大学任博士助教。1993年,卢宝荣荣获瑞典农业科学大学(The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博士学位;同年9月至1994年8月,他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小麦族系统与进化、染色体组分析及种质资源保育。1994年8月至2001年7月,卢宝荣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任种质资源专家(高级研究员)负责全球野生稻资源的野外考察、保育、基因库建设和物种生物学研究。1994年12月晋升为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副教授;1996年1月卢宝荣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5月他被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0年,卢宝荣成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19年12月兼任复旦大学希德书院院长。
学术研究
研究成果
卢宝荣多年从事小麦族、大豆和稻属野生近缘种的分类、系统演化、保育、研究和利用。在国际上首次确定了30多种小麦族植物和2个野生稻的基因组,发现了SY基因组在东、西亚不同小麦族物种之间的分化以及属间杂种中染色体的削除和类似于Ph基因的染色体配对控制。用基因组分析和分子标记,揭示了含AA基因组野生稻的系统演化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为麦类作物和水稻遗传资源的有效利用,基因库管理及合理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项目
参考资料: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
荣誉
科研荣誉
其他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来到复旦大学后,卢宝荣立即开设了《生物安全导论》和《科学论文写作方法》课程。在他看来,“授人以渔”远比“授人以鱼”更为重要,因此,他特别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看着不少学生难以将研究结果总结成文,卢宝荣开设了《科学论文写作方法》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能力。
卢宝荣积极鼓励本科生到他的实验室做毕业设计。到实验室的所有同学都要接受实验技巧的培训和考试,并有研究生对其进行传、帮、带,以保证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的质量。在悉心指导的同时,卢宝荣鼓励每一名到他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申报本科生的科创项目。这其中,有7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学校不同类型的科创项目支持,包括Dream Lab科创项目、政项目、望道项目等。2013级本科生朱悦就曾在其指导下,以“杂草稻群体遗传结构与其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为主题申请了Dream Lab科创项目。
卢宝荣学习了几十本与艺术和科学相关的著作,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体悟艺术的同时,激发创新思维。他希望学生们成为具有真、善、美特质和人文情怀的人才。他的人格魅力及妙趣横生的上课方式,吸引着学生们不断探索科学之美及其背后的艺术情操。
个人生活
卢宝荣的父亲是黑龙江人,母亲是湖南人。父亲是林彪部下,随部队打到海南,回防到湖南,与母亲结识。后来支援四川建设,夫妻俩来到了成都。从小学开始,卢宝荣就是文艺骨干,他唱歌、跳舞、画画样样都行。高中学,地区文工团来招人就看中了卢宝荣,但是他没有去。这次走投无路下进入了西昌县文工团。在县文工团,卢宝荣颇受器重,除了跳芭蕾舞,唱歌、画画都是一把好手。尽管如此,卢宝荣内心里并不真的热爱这种工作。
卢宝荣被称为“金嗓子”,他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多次与师生同台演唱。此外,他还擅长摄影和绘画,乐于为学生讲解摄影技巧。在2016年担任希德书院新生导师期间,卢宝荣曾多次举办读书活动、摄影讲座,组织新生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还积极参与各类书院活动,与学生们分享审美和创意。卢宝荣热心科普事业,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科学顾问,在博物馆建设和日常运营中,为自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撰写科普文章,还担任“绿螺讲堂”的主持人和嘉宾,也曾在校内为本科生做了多场科普报告。
人物评价
卢宝荣热爱教学事业,并在教学中永远充满激情。卢宝荣授课别具一格。(复旦大学评)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卢宝荣教授一辈子的事业追求,为此他将继续践行自己的诺言,为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奉献一生。(中国科协之声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学术研究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主要论著
荣誉
科研荣誉
其他荣誉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