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制度是把全部落的人一共分成贵族(mamatsangilan)、世族(pualu)、与平民(atitan)三个阶级。贵族阶级是排湾族部落的特权阶级,地位非常尊贵,是农田、土地的地主。他们把土地提供给平民耕种,再向平民收取租税。
种姓制度又称瓦尔那制,是
雅利安人由西北方入侵
印度后,在从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的过程中,社会内部逐渐产生阶级分化的结果。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垄断了文化教育,地位最高;
刹帝利」则属军事贵族,掌握行政和军事权,地位仅次婆罗门;吠舍是自由民,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首陀罗则是失去土地的阿利安自由民以及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地位最低。
统治阶级利用种姓制度控制社会阶层,婆罗门教宣称神的意志创造了四个种姓,他用口创造婆罗门、用肩和手创造刹帝利、以膝创造吠舍、用脚创造首陀罗,前三者有权参加宗教生活,通过入门式成为再生人,但首陀罗则被排除在宗教生活之外。定
种姓之间有严格区分,不得越,古印度法律汇编《摩奴法典》便明定种姓间不得通婚,否则所生子女必为贱民;低级种姓不得从事高级种姓的头班,国王可剥夺其财产、将之放逐。在种姓制度下,血统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影响了
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
世族阶级可享有免税及若干纹身及名号的特权。平民阶级则是付出劳力以换取生活所需的阶级。平民向贵族取得用来耕作或建造家屋的土地,然后在农作物收成的时候纳贡(即缴交一部份收获)给贵族做为取得使用权的租税;而贵族则必须代表属下的平民主持仪礼或处理纠纷等,并负责处理部落中的各种公共事务。
这三个阶级在神话或传说中,各有其不同的祖先来源的传说,如贵族阶级多自称为
太阳的子孙或
尖吻蝮的后裔。由这种神话传说,排湾族社会才得以长期维持其严格的阶级社会制度,使各阶级的后代会一脉相承其各自传承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