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描述了苏格拉底就义当天的情景。黑色背景下,身穿白袍的苏格拉底坐在光亮处,身边围绕着他的弟子、朋友,多是悲伤的神色。苏格拉底面容平静,右手伸向装有毒药的杯子,左臂弯曲指向天空,意喻他为了单纯的、绝对的理念,可以平静的、从容的接受死亡。苏格拉底向上的手指仿佛点亮了黑暗、恐怖、冷峻的牢狱,在众人的悲伤中,临终的苏格拉底平静之中仿佛饱含着激情。
雅克-路易·大卫应用
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使画面获得了冷峻、刚毅、凝重的艺术效果。作品中左侧一群人物描绘了亲友们陷入将失去
苏格拉底的悲痛当中,其中有扶墙哀伤,更显示了苏格拉底不屈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画家有意在画面前景地面置一打开的镣铐和散落的手卷本,这引起人们对苏格拉底铁窗生涯的想象,增加了对英雄的认识和崇敬。
苏格拉底就义当天,
柏拉图因为生病,没有在场,达维德的画作中却出现了柏拉图的形象:他身穿白袍,端坐在苏格拉底床尾,低头沉思。达维德把柏拉图画得和苏格拉底一样大,而不是像实际那样比苏格拉底小约30岁,而且,让柏拉图穿上与苏格拉底同样的白色袍子。达维德在柏拉图身下的石凳上签名,解释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柏拉图。
1787年,
法国在波旁王朝统治下的
君主制受到不断的思想解放运动、
自由主义政治组织的冲击,摇摇欲坠。达维德作为新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借用古代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以回应这一时期思想和政治的变革。这幅画作是
法国议会的一名律师委托达维德绘制而成,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
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
古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因主张
无神论和言论自由,
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
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
画中所描绘的就是苏格拉底服毒自杀的情节,在一个阴暗坚固的牢狱中展开,苏格拉底庄重地坐在床上,亲人和弟子们分列两旁;牢门半开,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使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格外突出;
苏格拉底位于视觉中心位置,他裸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和坚强的意志,高举有力的左手继续向弟子们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镇静地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面临死亡毫无畏惧。弟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演讲,竟忘了老师死亡将至。
不难理解苏格拉底之死对于西方法治文明的重大意义:也许法律会一时枉正错直,但在世俗之城里只有一个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只有在每个苏格拉底都服从法律的基础上,
雅典人民才有法治的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说,
苏格拉底必须死,因为雅典的法律需要生存。所以苏格拉底毅然选择了赴死。
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被囚于狱中的苏格拉底,被判刑后饮鸩自杀,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苏格拉底镇静自若,左手高举,表明信仰不变!周围哀恸的人们增添了画面的悲剧性。
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使画面获得了凝重、刚毅、冷峻的艺术效果。画面左边一组人物主要描绘亲人们有的陷入深深的悲哀,有的扶墙悲痛欲绝,为了突出苏格拉底不屈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画家有意在画面前景地面置一打开的镣铐和散落的手卷本,这引起人们对苏格拉底铁窗生涯的想象,增加了对英雄的认识和崇敬。
雅克-路易·大卫在人物塑造上既保留了古典主义的造型规则,又着意于人物精神面貌和情感联系的刻画,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本质特征。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出身于
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758年父亲去逝,由其
叔父和建筑师德麦戎抚养。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
弗朗索瓦·布歇。之后于1766年和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历史画家维恩学画。从皇家美术院毕业后获
罗马大奖,得以赴
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影响。回到
法国后,他接受了
德尼·狄德罗的思想,反对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1794年7月,
拿破仑·波拿巴发动
政变,因参加了雅各宾党的达维特,被罗列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1799年,成为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师。同时期教出一批优秀的画家,如:·安格尔、
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席拉尔等。1825年,客死异乡,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