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指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自治区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红色文化工作队。
1957年6月,乌兰牧骑出现于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上,是一种新的文艺形式。1963年已有30支队伍。1964进京汇报演出时获得极大成功。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充分肯定。1979年始。乌兰牧骑走出国门。先后在欧美地区及
亚洲国家访问演出。2022年年底,全区经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正式批准建立的乌兰牧骑队伍共有75支。
乌兰牧骑的成员大多来自草原农牧民,早期队伍虽人数不多,但短小精悍,每位队员都是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乌兰牧骑的节目以当地农牧民所喜爱的歌舞为主,多是自编自演,主要反映内蒙古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名称来源
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指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自治区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红色文化工作队。这支文艺队伍主要活跃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农场和
蒙古包之间。
历史沿革
1939年,延安革命根据地率先成立了一支由蒙古族青少年为主力的文艺宣传队伍,他们作为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和政策的优秀民族力量,在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后,将革命的方针宣传到了内蒙古草原。1946年4月,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地区的正规文艺团体——内蒙古文工团正式宣告成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内蒙古文化事业发展迅速。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各项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前进。当时内蒙古普遍存在地广人稀、交通条件落后等问题,精神文化事业建设开展困难。195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在认真研讨了全区牧民精神文化生活贫瘠等问题的基础上,决定从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满足相关文化需求的立足点出发,作出了在牧区进行文化工作试点的决定。1957年5月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印发了《乌兰牧骑试点计划》,并于6月17日,在
苏尼特右旗规范了第一支乌兰牧骑的试点工作。1957年9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乌兰牧骑工作条例》,内蒙古文化局高度重视,并在专门的会议上表示要推广乌兰牧骑艺术形式。自此,乌兰牧骑便逐渐发展并壮大起来。
1957年,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功地为农牧民演出了第一个节目。1964年乌兰牧骑首次进京汇报演出,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文艺界的强烈反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乌兰牧骑队员们。1965年乌兰牧骑在全国第一次巡回演出。1966年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外交部和文化部选调内蒙古乌兰牧骑一队进京为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做接待演出,随后为首都各族群众做慰问演出。1972年
人民日报发表《乌兰牧骑在前进》的长篇通讯,热情赞扬乌兰牧骑为
社会主义文艺服务的正确方向。1975年乌兰牧骑再次进京参加首都国庆演出活动,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乌兰夫等观看演出并接见全体演员。1985年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颁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工作条例》。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高度肯定了乌兰牧骑事业。
代表作品
2008年12月
乌拉特前旗乌兰牧骑牵头组织本土专家整理出版了《蒙汉合璧乌拉特民歌精选》(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并配以CD光碟同步发行。乌兰牧骑先后创作了《内蒙古好地方》《我把美好生活天天歌唱》《我的家乡》《雕花的马鞍》《
欢乐的那达慕》《
草原处处都是情》等草原歌曲。这些歌曲丰富了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是当代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出形式
乌拉特前旗乌兰牧骑一向以歌曲、舞蹈、小型乐队、木偶剧、舞台剧、小戏、小品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主。乌兰牧骑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因为“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具有“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等特点,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大职能为依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源源不断的欢声和笑语。自成立初期至今,乌兰牧骑一直深深扎根于广大农牧区。
人员组成
乌拉特前旗乌兰牧骑现有国家一级演员1人,二级演员4人,三级演员9人,四级演员8人,专职编导1人,兼职编导2人。其中蒙古族占72%,
汉族占28%,女队员占40%,男队员占60%,声乐队员占36%,器乐队员占32%,舞蹈队员32%,专业人士占比较大,均能做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艺术工作,并能保证一定的表演和创作水准。人员结构较合理、均衡,多类型人才共同搭配,也有利于保障表演艺术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意义与影响
乌兰牧骑不仅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丰富新颖的精神食粮,还激发了当地民众参加革命的热情。乌兰牧骑的文艺作品不仅是优秀牧区文化的体现,还增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乌兰牧骑一直致力于展示牧区美好生活的新愿景,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牧民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诸多进展、变化,同时加深农牧民对新时代的认识。
所获荣誉
乌兰牧骑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乌兰夫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接见过乌兰牧骑队员。第一任队长普日布参与全国巡回演出时,周总理亲切接见并告诫他:你们现在坐上了汽车。住上楼房。不要忘记
蒙古包。普日布牢记周总理的谆谆教诲,并将周总理的话作为教育后代的座右铭。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乌兰牧骑在新时代,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努力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相关文化
申红飙创作的雕塑《乌兰牧骑》,反映的是乌兰牧骑的3位文艺工作者为草原牧民们表演节目的场景。3位演员同台表演歌舞,中间位置的男演员演奏马头琴,左边的青年女演员在跳蒙古舞,右边的中年女演员在唱蒙古长调,他们的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都极具蒙古族特色。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8日晚,在哈尔滨中央大街,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表演《那是我追风的黄骠马》。
相关评价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申红飙认为:乌兰牧骑的文艺表演也正是都来源于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方式。”
精神内涵
乌兰牧骑的精神内涵源于历史悠久的
中华文化和“同根同源”的民族精神。乌兰牧骑对中国共产党忠诚,坚持人民至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扎根于少数民族的沃土,除丰富先进文化,团结各民族人民外,还具有推动中国文艺传承创新等内涵,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