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大地》是
范稳创作的一部图书,于2006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二十世纪前半叶
藏区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为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神秘悠久、博大精深的
藏传佛教与藏民究竟是什么关系?一个普通
藏族如何成为信众心中的佛?一个修大
苦行的磕头长喇嘛如何修得显宗、
密宗的无上佛法?一个康巴好男儿怎样才能成为人们眼里真正的英雄?藏族人精神世界里真正的“藏三宝”到底是什么?
这是作家范稳继《
水乳大地》之后推出的第二部描写藏区宗教、历史及民族文化的长篇小说。该书依然血性、刚烈、传奇、庄严;依然坚韧、虔诚、魔幻、空灵。这是一部在我们的想象力以外的作品,也是一部超出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的作品。
范稳,四川人,毕业于西南
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
西南大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小说创作为主,先后发表中长篇小说及文化散文四百多万字。近年来主要在
藏区大地游历,执迷于雪山峡谷和广袤无垠的高原牧场,对藏民族文化与宗教情有独钟,有多部反映藏民族现实生活及历史文化的书籍问世。
沧桑巨变,时间像江水一样一去不回,悠扬的牧歌一年又一年地在牧场上唱响,达波多杰已经再次成为红汉人的座上宾,成为与红汉人一道共同治理峡谷的官员。他以政协副主席的身份光荣退休后的某一天,他对一个来自汉地、对藏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深感兴趣的作家说: “其实,那不是一堆木柴,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最高点。洛桑丹增喇嘛坐上去的时候,就像坐上了一个高高的法台。那天我真希望坐在柴堆上的人是我啊。”.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还想当英雄吗?”作家问。 “不是想当什么英雄,而是想得到一个人成佛的因缘。”前政协副主席平和地回答。他告诉作家,牧场上的人们惊讶地发现,就像传说中的那样,一个法力深厚的喇嘛..
云丹寺是位于
澜沧江峡谷西岸一处高山台地上的红教寺庙,在它的上面是耸入云天的卡瓦格博雪山,它是藏东一带有名的神山,在峡谷两岸一系列纵向排列的十三座雪山中,数它最高最雄伟,就像一个伟岸的大丈夫,雄踞在天宇和大地之间。由于那个时期的天空纯净无瑕,日月的光辉在天宇间畅通无阻,人间的尘埃也显得非常谦虚,绝不会趾高气扬地飞到天上,污染神灵宁静的领地。神山巍峨的面容虽然经常处于云层之上,没有佛缘的人很难修到见它一面的福分,但是一旦你拜见到它,你就会发现这雪山并不仅仅是矗立在大地上,它永远雄踞在你的心问。而寺庙的下方,则是万仞绝壁,绝壁之下便是滔滔南去的
澜沧江。夏天的时候,寺庙里的喇嘛们诵经的声音便伴随着身下澜沧江的轰鸣,让人时常分不清澜沧江水是从喇嘛们的
喉咙里奔涌而出的呢,还是喇嘛们献给神山以及诸佛的经文,在峡谷里翻滚出了气势磅礴的波浪。
太阳还没有当顶的时候,喇嘛们上午的功课已经完成,一些喇嘛回到了自己的僧舍,一些人则坐在大殿外面的台阶上晒太阳。他们在叽叽咕咕地讨论早晨大地的异样,有的喇嘛说他看到了大殿里的经幢在摇晃,有的喇嘛说他差一点就从蒲团上跌下来了。可是他们都说,既然贡巴活佛一动不动地还端坐在自己的法座上,他们相信,大地之下的
魔鬼翻不了身。
贡巴活佛没有参与喇嘛们的讨论,他手捻佛珠,伫立在寺庙的大门边,面向峡谷的北方,好像在等待自己久违的客人。他看到了峡谷对岸山梁上的一行人影,他们行进的速度和他手里捻佛珠的频率一致,活佛在心里默默地为对岸的行路者祈祷。东岸那边已经够热闹的了,祈请慈悲的佛菩萨怜悯西岸的众生,给他们带来广阔无边的福祉吧。
贡巴活佛是一个话语不多的活佛,瘦小的身材包裹在宽大的袈裟里,但一点也遮挡不住从他身上放射出来的威严与慈悲,常年的闭关苦修生涯使他显得格外隐忍、孤独,像一个令人尊敬的苦行僧。但这是一种高贵的孤独,是一种厌世出离的恬静,使人面对他时不得不心生敬仰。连峡谷里的魔鬼看见他都只能躬身退去,不敢转身逃跑。因为他们也认为,纵然自己罪孽深重,可是在贡巴活佛的慈悲面前,
魔鬼也会有脱胎换骨、转世投生到三善道的希望。
一支行色匆忙的队伍终于应着贡巴活佛的祈诵,从
澜沧江东岸跨江而来。那时人们的身影刚好直直的在自己脚下。他们是两个老者和三个年轻喇嘛,以及两个赶马人。从他们浑身的征尘和脸上堆积的不同地区的风霜以及四个季节以上的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