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伯姆
奥地利指挥家
卡尔·伯姆(Karl Bö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全名卡尔·奥古斯特·利奥波德·伯姆,奥地利指挥家,为二十世纪著名的指挥大师。以其对莫扎特、瓦格纳和理查德·施特劳斯作品的精湛演绎而闻名。伯姆出生于奥地利的格拉茨,1919年正式从事指挥工作。他曾在多个著名歌剧院担任音乐总监,并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顶级乐团合作。被授予“奥地利音乐总监”的称号,并获维也纳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的荣誉。伯姆的指挥技艺精湛,被认为是德奥乐派管弦乐和歌剧的最权威的诠释者之一。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卡尔·伯姆(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出生于奥地利格拉茨(Graz,Austria)的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父亲是位爱好音乐的律师,同时也是著名指挥家汉斯·李希特的朋友。尽管父亲知道卡尔有着音乐的天赋,并为之感到高兴,但并不十分同意让音乐成为卡尔的职业。因此,年轻的伯姆在格拉茨大学就读法律专业,同时又在格拉茨音乐学院上钢琴和音乐理论课。后来,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朋友尤塞比乌斯·曼迪切夫斯基。
工作经历
初出茅庐
1917年,伯姆成为家乡的一名排练助理,并在同年首次担任指挥,指挥了维克托·内斯勒的《萨克金根的小号手》。1919年,他成为音乐副主任,次年成为高级主任。在卡尔·穆克的推荐下,布鲁诺·瓦尔特于1921年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国家歌剧院聘请了他。他在那里的早期任务包括莫扎特的《魔笛》,演员阵容包括玛丽亚·伊沃甘、保罗·本德和理查德·陶伯。1927年,他被任命为达姆施塔特的首席音乐总监。1931年,他被任命为汉堡国家歌剧院的首席音乐总监,直到1934年。
声名鹊起
1933年,伯姆首次在维也纳指挥了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他在1934年接替了弗里茨·布施,成为德累斯顿宫廷歌剧院的院长,直到1942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他在这期间指挥了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的首演:《沉默的女人》(1935年)和《达芙妮》(1938年),后者是献给他的。他还指挥了海因里希·苏特迈斯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40年)和《魔法岛》(1942年)的首演,以及施特劳斯的第二号号角协奏曲(1943年)。伯姆于1938年首次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指挥了《唐·乔望尼》,此后他成为常驻客座指挥。1943年,他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获得了重要职位,并最终成为音乐总监。1944年6月11日,他在理查德·施特劳斯80岁生日的庆祝演出中指挥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纳克索斯岛上的阿里阿德涅》。
指挥大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伯姆重登指挥台,继续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任职,并指挥了1955年庆祝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重建的《费德里奥》的演出;在1950—1954年间,伯姆还去布宜诺斯艾里斯的科隆剧院当艺术顾问;从1957年起,伯姆在世界各地从事指挥活动,包括芝加哥、大都会、拜鲁伊特、萨尔斯堡,还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1963年,伯姆在拜鲁伊特音乐节上指挥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全剧,并录了唱片。
1964年,由于伯姆对奥地利音乐所作的突出贡献,他被奥地利政府授予“奥地利音乐总监”的称号;1970年,伯姆又获维也纳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的荣誉。1973年,他还担任了伦敦交响乐团的总监;晚年,他与钢琴家波里尼合作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沃尔夫冈·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录音(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极为精彩。
伯姆指挥的歌剧作品有莫扎特的《女人心》(与爱乐乐团合作)、《魔笛》(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费加罗的婚礼》(与德国歌剧院合作)等。
伯姆继承了19世纪维也纳欧洲音乐的传统,着重于作品思想的表现,是享有崇高声誉的指挥大师;他的文字著作有《与理查·斯特劳斯的会见》、回忆录《我的一生》等。
创作生涯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指挥生涯中,伯姆共指挥了150部歌剧。他是德奥古典音乐的权威解释者。早期,他的名字就和沃尔夫冈·莫扎特奥托·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紧密联系;后来,又与弗朗茨·海顿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弗朗茨·舒伯特安东·布鲁克纳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贝格的名字密切联系起来,尤其是他指挥莫扎特、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具有更为卓越的名望。
伯姆指挥的作品,给人以纯正、端庄、沉稳、深厚的感受,而不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和浮躁的情绪。伯姆的音乐手法是简洁、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义的过度伤感,也不沉溺于放纵的技巧表现,实现了平衡巧妙、音响柔和、节奏稳固的音乐效果。这样,伯姆所处理的作品,既有细致、精密的局部表现,又有明朗、健硕的整体形状。从他指挥的沃尔夫冈·莫扎特作品中能较明显地体会到其风格。
年轻的伯姆在慕尼黑曾随瓦尔特指挥莫扎特的作品,并获得收益。但伯姆后来在指挥莫扎特音乐作品时,却不像瓦尔特那样投入明显感情,而是处理得更为平衡、和谐、细致而内在。他说:“你可以体会到莫扎特音乐中的所有感情,但他从不多愁善感。”无论在指挥风格上,还是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上,伯姆都是一种现代风格的莫扎特解释,具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魅力,既纯净、优雅又有活力,生动感人。
在指挥瓦格纳歌剧时,伯姆也不是突出、夸张瓦格纳的激情和虚华的浪漫情感,而是化泛滥为收敛,将纯粹的内在音乐精神凝聚起来,表现出紧张、庄重的美,形成一种“黄金般的严肃感”。所以,德奥古典作品在伯姆的手中,从来没有华美、煽情或刻板的样子,而总是显得那么大气、纯正、优美。伯姆指挥的歌剧作品有:歌剧沃尔夫冈·莫扎特的《女人心》(与爱乐乐团合作)、《魔笛》(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费加罗的婚礼》(与德国歌剧院合作)、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拜鲁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和《尼伯龙根的指环》(拜鲁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等。
主要作品
录音
注:标注的年份为录音时间。
歌剧
贝多芬
贝尔格
莫扎特
约翰·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
瓦格纳
荣誉奖项
伯姆的荣誉包括:1943年:二等战功十字勋章,无剑(Kriegsverdienstkreuz II. Klasse ohne Schwerter);1959年:奥地利银质荣誉大勋章;1960年:德国大功勋十字勋章(Großes Verdienstkreuz);1964年:维也纳名誉戒指;1967年:柏林艺术奖;1970年:奥地利科学与艺术荣誉十字勋章;1976年:法国荣誉军团指挥官;施泰尔马克名誉戒指;2012年:留声机杂志名人堂
人物事件
尽管伯姆从未加入纳粹党,但他在公开和私下不断表达对希特勒及其政权的强烈支持。这种支持程度是出于信仰还是出于事业主义尚不确定,也是许多猜测的主题。伯姆的儿子坚称,他的父亲曾被警告,如果他背叛纳粹德国,他的家人每个成员都将被送往集中营,但伯姆对纳粹的支持早于他们掌权。历史学家迈克尔·H·卡特记录说,伯姆在德累斯顿担任音乐总监(1934年至1943年)期间“滔滔不绝地赞美纳粹政权及其文化目标”。卡特将伯姆列为那些“我们也发现了抵抗、适应和为政权服务的冲突元素,因此最终无法明确地划分为纳粹或非纳粹”的艺术家之一。卡特还认为,伯姆1934年到德累斯顿歌剧院的转变,他在纳粹当局“出于政治动机”解雇弗里茨·布施后取代了他,是伯姆“极端的职业机会主义,以牺牲个人道德为代价”,并且是由阿道夫·希特勒直接促成的,希特勒为伯姆从之前的合同中提前解约。卡特将这种行为与伯姆“在审美上无可挑剔且有时在政治上大胆”的曲目选择以及与反纳粹导演和设计师的合作相对比,认为这“可能被纳粹政权的敌人解释为对艺术自由原则的勇敢尝试”。2015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宣布将在其卡尔·伯姆休息大厅(Karl-Böhm-Saal)上安放一块牌匾,承认指挥家与纳粹德国的勾结:“伯姆是第三帝国的受益者,并利用其体制来推动自己的事业。他的晋升是通过驱逐犹太人和政治上失宠的同事来实现的。”
人物评价
卡尔·伯姆是一位对艺术极其认真严肃的指挥家,亦是一位典型的继承维也纳传统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严谨、端庄、自然、质朴和深。
伯姆诠释作品时,总是抱着一种客观笃实的态度来研究作品的内容,并力争用一种明确朴素的手法来引导乐队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从这一点看来,他是一位富于理性的指挥家,而正是这种有着极强控制力的理性,才使他将古朴的维也纳风格保持得那样正统、完好和自然;伯姆的指挥有着异常高雅的意境和气质,人们可以从他指挥演奏的乐曲中感受到一种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性,总是力求作到朴实、稳重和深厚。
伯姆在20世纪指挥艺术史上,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德奥歌剧交响乐指挥权威;在歌剧方面,他对沃尔夫冈·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有着权威的演释,而这其中又尤以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最为突出——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来说,他的演释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这位大作曲家兼大指挥家,不但是伯姆在艺术上的一位恩师,同时也是他的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
伯姆作为交响乐指挥家也有着极为光彩的业绩,他对于莫扎特、贝多芬、弗朗茨·舒伯特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大量交响音乐作品,都有着很有特色的演释。
伯姆虽然一生中指挥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却不是一个指挥曲目丰富的指挥家,这种情况是与他本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素质有着很大关系的;他一生基本只指挥德奥作品,对于其它国家的作曲家他几乎是从不过问的,在富于理性的德奥作品中,伯姆却真正找到了适合他个性发展的途径。
逝世
1981年8月14日,卡尔·伯姆在萨尔茨堡辞世,享年87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工作经历
初出茅庐
声名鹊起
指挥大师
创作生涯
主要作品
录音
歌剧
贝多芬
贝尔格
莫扎特
约翰·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
瓦格纳
荣誉奖项
人物事件
人物评价
逝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