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戢武(1889-1958),原名马碧瑞,河南新野县上港乡岗北村人。出生于书香人家,读过四书、五经。青年时期就有民主革命思想。清
宣统元年(1909年)到武汉武备堂当新兵,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北京甲种工业专科学校化学科毕业。
民主革命时期至大革命时期,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2日在汉阳参加了新军起义。1912年1月和
马云卿一道组织河南旅鄂奋勇军,任运粮官,越荆襄,抵
新野县。1912年民国建立后,以为革命胜利,该转向实业救国了,故改碧瑞为戢武(弃武修文的意思)。是年春离开军队回到家乡。在南阳中学复习一年功课,考入北京甲种工业专科学校化学科,1917年毕业后任开封甲种工业学校学监。1918年任校长。鼓励新野的青年到
开封市上工业、农业学校,学习纺织、制革、印刷、农业、园艺等。与友人合办过制革厂、印刷厂、养蜂场。提倡用水车,种
刺槐,养长毛兔,还作过沙地植树和沙地耕种试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任私立北仓女子中学校长。当时北仓仅有3班初中,100余名学生,设备简陋,经费较少。为了办好北仓女中,聘请一些品学兼优的教师,如楚图南、
罗绳武、谢瑞阶等;向社会劝募经费,扩大校舍;制订3种奖励制度,即品德笃行奖、学习勤勉奖、成绩
卓越奖;举行作文,演讲比赛,并亲自审听评比;开设家事课,教学生学习烹调、缝纫、编织等技术;重视体育。1931年其父去世,让妻子回家管事,郑重地给妻子说:“中国世道要变,我说不准共产党能不能成事,你在家要“一不购置地产,二不放债,三不刻簿佃户”。每次回家都要查问这三条。拒绝国民党向北仓女中派训育主任和党议教员。1934年第18届华北运动会北仓女中获7项冠军。由于艰苦努力,使北仓女中由初中发展到完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妇女人才。1935年“
一二·九”学生运动时,热情支持在
开封站卧轨的同学。1937年2月支持儿子黎元投奔革命,参加
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北仓女中校长时兼任
河南省参议会的参议员。北仓女中迁到
镇平县,学校经费困难,他每月工资只拿60元,相当于小学校长的工资,甚至把家里钱拿到学校里。还经常组织学生深入街头、农村,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抗日,使80余名学生奔赴陕北,参加革命。1944年12月1日兼任
新野县临时参议会的参议长。虽在国民党任职,但思想比较进步,倾向共产党。在学校里,多次冒着“通匪”、杀头的危险,保护、营救师生中的共产党员。在河南省政府和国民党31集团军联席会议上,当众指责集团军司令
汤恩伯消极抗日,是酿成“中原事件”的罪魁,并说“如有不实,愿兑上首级”。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5日新野县参议会成立,兼任参议长,至新野解放。对共产党的认识逐步加深,说解放军是王者之师;在他亲自经历了开封第—次解放后,则说解放军是圣人之师。他的教员中有共产党员和著名民主人士;他的学生中有近100名共产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封市解放后,进驻开封的解放军、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对其十分关怀,让其继续担任北仓女中校长。1951年离职到
北京市其儿子处养病,到逝世前仍保留为北仓女中名誉校长。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北仓女中校友写了一些回忆文章,由作家
曾克主编成回忆录,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题写书名《春华秋实》,以彰其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