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顺安17岁时师从名手“白莲教主”李武尚习弈,1945年,在上海“宁波状元楼”举办的象棋擂台赛中,何顺安与“七省棋王”
周德裕各胜一局,一举成名。1948年,
上海市象棋比赛,何顺安击败吴效鲁取得冠军。1956年,何顺安参加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进入决赛阶段,前四轮一轮未胜,第五轮何顺安以一胜一和击败了
王嘉良。1958年,何顺安在全国比赛中屈居亚军。在1959年的第四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中,何顺安获得第五名。1960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上,何顺安所在上海队夺得了全国团体比赛冠军。个人决赛中,何顺安屈居亚军。1971年,何顺安因病逝世。
因为家贫,何顺安于三十年代后期进
上海市“叶种德堂”药店当学徒。何顺安在“叶种德堂”药店跑快递给病人家送药,成天走街串巷,耳濡目染竟爱上了象棋。由于何顺安有象棋天赋,且勤于钻研,在学徒期间就有了一定的棋艺基础。
1945年时,何顺安的棋艺已大有长进,和他的师傅李武尚基本持平。当年秋天,“七省棋王”周德格照往常一样在凌云阁茶楼设擂台。何顺安来攻擂。何顺安以攻下周德格的擂台而出名。何顺安逐渐与高手齐平,与
林荣兴、朱剑秋、李武尚、
屠景明等并列为“华东五虎”。
1948年,南市民众教育馆举办
上海市象棋比赛,何顺安击败吴效鲁取得冠军。同年10月,何顺安与少年成名的“新七省棋王”
董文渊在品芳茶楼分先对弈两局,结果两战俱胜。1950年起至1956年全国象棋比赛前,何顺安的棋艺更加成熟。当时因“七省棋王”
周德裕病逝,活跃在上海棋坛的主要棋手为何顺安、朱剑秋、董文渊三位,号称“华东三虎”。何顺安弈访北京和
天津市期间,和
杨官璘、屠景明会战名手
张德魁、
侯玉山等,被称为“三雄会京师”,轰动了北方棋坛。
1956年,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共有三十个城市的代表参加,何顺安顺利地通过初赛、复赛后进入决赛。这年何顺安34岁,但是由于在旧社会时的苦难生活,何顺安早已染上了肺病,连续不断的比赛,体力不支,出现了比赛成绩下降的情况。在决赛的第四轮前,尚未一开胜局,第五轮何顺安对黑龙江
王嘉良,以一胜一和击败了王嘉良,从而使
杨官璘夺得了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的冠军。
1958年全国比赛在上海举行。何顺安挟主场之利,一路过关斩将。到最后一轮结束,他和武汉
李义庭同获26分,按当时的比赛规则,若两人之间和棋,则以用时多少确定名次,因何顺安的用时稍多于李义庭,而屈居亚军。
1959年,何顺安为上海象棋队成员。在1959年的第四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中,何顺安获得第五名。1960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在北京举行,本届比赛第一次设置团体赛,而个人赛采取从团体赛中决定参赛资格的新办法,何顺安所在上海队夺得了全国团体比赛冠军。个人决赛时,最后何顺安和
杨官璘、
胡荣华同积14分,因何对杨及胡均和,而胡荣华因对杨胜而得冠军,何顺安再次屈居亚军。
何顺安的主要著作有《弈径》《当头炮进三兵对屏风马》《象棋大观》(与李武尚合编〕等。其中《弈径》作于1953年,主要阐述“当头炮进七兵对屏风马”的布局理论及各种让先。《当头炮进三兵对屏风马》则主要介绍他擅长的阵势,重点在当头炮方面。《象棋大观》系其和李武尚合编,荟萃了众多名手的对局。
追溯到1958年,那一年如果用1959年的规则那他(何顺安)就夺冠了。1958年他和黎亭同分,当时不是看历届比赛得分,而是看用时谁少,结果黎亭夺冠了。他的运气是差一些。(前
上海棋院院长,著名象棋特级大师-
胡荣华 评)
何顺安实力雄厚,然而他的棋运不佳,在1958、1960年全国个人赛中他曾两次屈居亚军,未能染指金牌,令人为之扼腕。何顺安达到了申请“特级大师”的标准。然而,何顺安英年早逝,成了棋史上唯一的一名“未授勋的特级大师”。(《早逝的国手何顺安》 评)
何顺安棋风稳健有余,锋锐不足,表现为下和棋比较多,其实何早年的棋风是晓勇善战、相当剿悍的,只是由于后来身体虚弱,不耐久战,从而失掉了早年的锋芒。(《棋艺:象棋》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