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抛桥
桥名
双抛桥(原名合潮桥,又称会潮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杨桥路达明路南后街交汇处。桥下的河水一头通元帅庙河,一头通白马河,因此得名。据《闽都记》记载,这座桥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桥上曾刻有“合潮流水河步”六字石刻。原桥已毁,历经多次重建,现存的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修建的单孔石拱桥,由19根方体石柱砌成。桥栏石柱上刻有“古今合潮桥”、“光绪丙子年建”的字样。桥上设有桥亭,周围环绕着古榕树,树荫茂密,是当地居民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关于双抛桥的来历,有几个版本。根据《闽杂记》,相传古时有一对王氏子与陶氏女相爱,但父母反对他们的婚姻,于是两人在月夜里一同投河殉情,因此桥得名“双抛”。另一传说是,邱姓男子和其妻何氏反抗当地胡家大少的抢亲,结果被胡恶少及其家奴抛入桥的南北两边的河水中,活活淹死。后来在桥的南北两边分别长出一棵榕树,树根在河底交错,树枝在空中相连,成为福州市的一道奇观。为了纪念这对夫妇的遭遇,人们将这座桥命名为“双抛桥”。
在清朝乾隆,双抛桥曾经重建过。然而,2009年7月,福州市政府计划拓建杨桥路,需要拆除双抛桥。为了保护这一历史古迹,整个重建计划被修改,工程造价增加了300多万元。双抛桥作为福州市的一处重要景点,吸引着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历史记载
明《闽都记》称:“二潮吞吐,缭绕若带,会城一奇也。”桥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桥上旧有石刻“合潮流水河步”六字。原桥已毁,历经几度重建,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尚存的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修建的单孔石拱桥
由19根方体石柱砌成。桥栏石柱上刻“古今合潮桥”、“光绪丙子年建”。桥上有桥亭,桥边围绕着古榕树,树荫遮天蔽日,是百姓歇脚乘凉的好地方。
古代传说
传说古时候这里就有河,河上有座无名的木桥,桥下水深流急。河附近分别住居着邱、何、胡三家。邱家有个儿子靠木工手艺为生,为人老实忠厚。何家亦不甚富裕,有个女儿长得花容月貌,且生性善良。邱、何两家素有往来,彼此一对男女自然也合得好。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长辈视为合适,遂为他们定了亲,并择了迎娶的吉期。
不料,一日何小姐到河边漂洗衣裳,被胡家阔少看见。胡家为官,有钱有势。胡少爷见何小姐貌美,查明底细后便遣媒到何家说亲。何家把姑娘已定亲,且日内迎娶的话让媒母去回了。谁知胡恶少根本不理,暗地召集家丁打手,策划邱、何两家迎娶之日拦路抢亲。邱、何两家毫无防备,何小姐于迎亲路上被抢到胡府。
何小姐是个忠贞烈性姑娘,到了胡府宁死不从,并于夜间趁看守疏忽之机,偷偷逃出胡府,奔回邱家与新婚丈夫相聚,享洞房花烛之乐。然而,那胡恶少岂肯罢休,他喝动众恶奴,各持凶器奔赴邱家,将邱、何新婚夫妇捆绑后抓走。新婚夫妇一路反抗,大骂无耻恶少。胡恶少恼羞成怒,喝令众恶奴,将新婚夫妇双双抛入河中,并吩咐将两人尸体抛向南北两边,意在死了也不让他们在一起。这一对可怜的新婚夫妇,被活活地淹死在河中,并分尸两岸。后来河的南北两岸各长出一棵榕树,树根在河底互相交错,树枝在空中攀连,成为福州市的一道奇观。后人见了赞叹不已,便将跨河的这座桥叫双抛桥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古代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