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为促进全球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制定的一套环境管理的框架文件,目的是为了加强组织(公司、企业)的环境意识、管理能力和保障措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在我国采取第三方独立认证。
关系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标准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组织(公司、企业)的许多要求是通用的,两套标准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世界各国的许多企业或公司都通过了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认证,这些企业或公司可以把在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时所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环境管理认证中去。新版的ISO9000族标准更加体现了两套标准结合使用的原则,使ISO9000族标准与ISO14000系列标准联系更为紧密了。
特点
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为促进全球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制定的。它是通过一套环境管理的框架文件来加强组织(公司、企业)的环境意识、管理能力和保障措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它是组织(公司、企业)自愿采用的标准,是组织(公司、企业)的自觉行为。在我国是采取第三方独立认证来验证组织(公司、企业)对环境因素的管理是否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目的,满足相关方要求的同时,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目标
ISO14000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符合各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的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SO14000系列标准,达到改善全球环境质量,促进世界贸易,消除贸易壁垒的最终目标。
其他信息
生命周期思想
生命周期思想贯穿着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主题。它要求组织(公司、企业)对
产品设计、生产、使用、报废和回收全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加以控制。ISO14000基于“环境方针”应体现生命周期思想的思路。TC207专门成立了生命周期评估技术委员会,用以评价产品在每个生产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使组织(公司、企业)能够加以分析改进。
背景
80年代起,
美国和
欧洲的一些企业为提高公众形象,减少污染,率先建立起自己的环境管理方式,这就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92年在巴西的
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了大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标志着开始在全球建立清洁生产,减少污染,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体系,也是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得到广泛推广的基础。
1995年4月欧共体开始实施EMAS(欧洲环境管理和审核体系),它较ISO14000系列标准要早。ISO14000系列标准出台后,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在修订标准的过程中尽量与ISO14000保持一致,最终实现了将ISO标准采纳为欧洲标准的目的。1996年9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通过了将14001转化为欧洲标准的决议,并同时转化了ISO14010、ISO14011和ISO14012几个环境审核标准。虽然,ISO标准与EMAS之间还存在差异,但最终将得到相互认可。
ISO认证需要的资料
申请ISO14001认证政府相关材料准备:
在申请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时,企业最主要提交的三份材料分别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报告》以及《环境因素监测报告》。那这三份政府相关文件应该如何办理,其办理流程大致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1、第一步:企业在新建、改/扩建厂区项目之前,应先向有相关资质的环评公司申请环境评价。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就是环境评价后出具的书面报告,该报告的结论往往带有一定的整改建议等相关内容。
2、第二步:首先,这里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三同时”制度的相关内容。“三同时”制度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部分,其主要工作就是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企业在取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后,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进入“三同时”所规定的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阶段。最终,建设项目要进行最后的竣工验收,经过环保部门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通过竣工验收后的书面报告,即《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报告》。
3、第三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报告》的相关内容,企业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监测机构,对企业影响环境的一些因素进行测量监控,看是否符合相关环保规定。《环境因素监测报告》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企业在申请GB/T24001认证即ISO14001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时候,应注意相关的《环境因素监测报告》是否有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