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邦
明朝礼部尚书兼学士
陈经邦(1537-1615年),字公望,号肃庵,莆田城内庙前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后被召入东宫教读太子,世称陈国师。
陈经邦,出身贫寒凭借智慧与学识,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通过福建乡试,随后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礼部会试殿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进士并入选庶吉士。他的政治生涯始于隆庆元年(1567年)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后因母丧归家守孝,隆庆五年(1571年)复职。隆庆六年(1572)二月,他成为东宫太子朱翊钧的讲读官。万历四年(1576)十二月,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掌管坊事,闰八月,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万历八年(1580)闰四月,守孝期满,恢复原职兼翰林院侍读,继续担任日讲官。万历十一年(1583),陈经邦升礼部尚书大学士。由于政治斗争和个人原因,在万历十三年(1585年),由于政治斗争和个人考量,他选择告老还乡,回到莆田市,退休在家长达30多年。陈经邦已不在朝中,万历帝仍对他关怀备至,多次派人探望。1615年,陈经邦在家乡逝世,享年78岁。陈经邦去世后,万历皇帝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陈经邦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任期间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倡儒学,培养很多优秀学子,对明代文化教育影响深远。其在担任太子朱翊钧讲读官时,教育方法受皇帝喜爱,获“白面先生”美誉。10岁登基的万历帝爱好文墨、尊重儒臣,陈经邦教书几年间,常条陈国家政令利害兴革之事,少年皇帝多予采纳,还曾赐御书“责难陈善”四字(挂于陈祠堂内)。陈经邦一生工于诗,有《群玉山房诗集》流行于世,《西岩集》八十卷、《陈尚书疏议》二卷、《东宫讲章》《经筵讲章》各十五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537年,陈经邦出生在一个以农为生的家庭,父母年过半百而无子,后因虔诚求子于观世音庙,得观音怜悯,赐予金童投胎,陈经邦遂诞生。他自幼聪明伶俐,但家境贫寒,童年时光并不富裕。他依靠自身的智慧以及对知识的渴望,慢慢在学问方面开始凸显出来。
科举之路
陈经邦的科举之路比较顺利。他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通过福建省乡试,名列王大道榜第十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在礼部会试中获得第二名,殿试中位列范应期榜二甲第七名,成为进士。同年,他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
政治生涯
隆庆元年(1567)三月,陈经邦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次年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服满后,于隆庆五年(1571)十月恢复原职。隆庆六年(1572)二月,他成为东宫太子朱翊钧的讲读官。同年六月,穆宗去世,年仅十岁的神宗朱翊钧即位。八月,陈经邦晋升为日讲官,每天陪伴皇帝左右,讲解经史,言辞恳切,声音洪亮。皇帝经常专注聆听,对他的赏赐非常丰厚。陈经邦还曾受命即兴创作关于御前笔墨砚剑的词作,迅速完成四阕,令皇帝大为高兴。他还应制作诗,如《大阅诗》《题御扇诗》《献嘉禾赋》等,均得到皇帝的赞赏,获得了御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的赏赐。万历元年(1573)正月,陈经邦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修撰,八月与王锡爵共同主持顺天府乡试
万历四年(1576)十二月,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掌管坊事。次年八月,晋升一级俸禄。闰八月,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获得假期并由驿站提供回乡的便利,同时获得路费补助。万历八年(1580)闰四月,守孝期满,恢复原职兼翰林院侍读,继续担任日讲官。九月,负责主持武举考试。次年十月,晋升为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事务,仍担任经筵日讲官。万历十年(1582)七月,陈经邦升任礼部右侍郎,九月加封太子宾客,十二月转任吏部左侍郎,保持原有官职不变。次年四月,以原职改任掌詹府,六月负责教导庶吉士。期间,他偶尔请假休息,皇帝特别免除他的朝参义务,并派中使携带上等酒食慰问。随皇帝巡幸天寿山时,获得麒麟衣、银勺、筷子、环刀等赏赐。两宫太后也召见并慰劳他,赐予特殊礼物。
晚年生活
万历十一年(1583),陈经邦升礼部尚书大学士。由于政治斗争和个人原因,万历十三年( 1585),陈经邦在晚年选择了告老还乡,回到了故乡莆田市。退休在家长达30多年,朱翊钧仍然时常关心他的健康,多次派人问候。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陈经邦在家乡逝世,享年78岁。
教育贡献
陈经邦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还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他本人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因此在任期间,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倡儒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对明代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担任太子朱翊钧(后来的万历帝)的讲读官期间,他的教育方法深受皇帝喜爱,也因此获得了“白面先生”的美誉。
家庭成员
个人作品
陈经邦一生工于诗,他的应制诗赋常常受到神宗赞赏,其诗质而不浮,丽而有则。有《群玉山房诗集》流行于世,有《西岩集》八十卷、《陈尚书疏议》二卷、《东宫讲章》十五卷、《经筵讲章》十五卷。
人物轶事
帝师情缘与政治智慧
陈经邦在担任万历皇帝的老师期间,不仅传授了皇帝丰富的学识,还经常利用教学的机会,向年轻的皇帝陈述国家大事的利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万历皇帝虽然年纪尚轻,但对陈经邦的教诲非常重视,多次采纳了他的建议。为了表彰陈经邦的忠诚和智慧,万历皇帝亲笔书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予陈经邦,并悬挂在他的祠堂内。陈经邦辞官归隐回到了故乡莆田。每当内阁出现空缺时,陈经邦的名字总是出现在廷推的名单上。在莆田市的三十余年里,但他对国家的关心从未减少。万历皇帝也没有忘记这位曾经的老师,时常派遣使者到莆田探望陈经邦,询问他的近况。
陈经邦智传画治贪官
陈经邦任国师时与太子常谈经至深夜,太子建拜亭连接国师府与东宫,名曰“甘露亭”,他忆起旧梦便告老还乡。皇帝怀念他,嘱托学政问安并询福建吏治。学政拜见陈经邦后,陈给其四幅画:一为供桌和暗淡红烛,二为大门与挂钱石狮,三为戴歪帽道士,四为青荷叶。学政不解,皇帝看懂画意为“两台黑暗暗”“两司只要钱”“五道冠不正”“只有一叶青”,即指统制台、协台昏暗,布政司、按察司贪财,五个道员不正,夸赞叶知府清正,随后查办福建贪官,陈经邦此举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
..2024-06-03
..2024-06-03
..2024-06-0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科举之路
政治生涯
晚年生活
教育贡献
家庭成员
个人作品
人物轶事
帝师情缘与政治智慧
陈经邦智传画治贪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