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林镇位于
四川省南充市西北部,属于
西充县太平区管,东北23公里处
全等乡镇接壤,仙林镇位于西充县城,周边与华光、岱林、幅员面积23.3平方千米,下辖12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9605人(2020年)。
2019年10月29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充市调整
高坪区等7县(市、区)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华光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仙林镇管辖,仙林镇人民政府驻场镇1号。
历史沿革
原仙林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仙林联保,属二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仙林联保改为仙林乡,属第二指导区。
1950年,属太平区(二区);同年7月,析仙林、东太2乡置马庸、天成2乡。
1955年,马庸、天成2乡并入仙林、太平2乡。
1958年,仙林乡改为仙林公社。
1967年,仙林公社更名先锋公社。
1981年,先锋公社更名仙林公社。
1984年,仙林公社改为仙林乡,属太平区。
1992年9月,由仙林乡改为仙林镇,华光乡并入仙林镇。
1994年7月,仙林镇析置华光乡。
2007年,撤区一级派出机构。
原华光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华光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二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第二指导区。
1951年10月,划归第七区(多扶区)。
1958年,华光乡改为华光公社。
1967年,华光公社更名新华公社。
1981年,新华公社更名华光公社。
1984年,华光公社改为华光乡,属太平区。
1992年6月,华光乡并入仙林镇。
1994年7月,仙林镇析置华光乡。
撤并后
2019年10月29日,撤销华光乡,划归仙林镇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原仙林镇下辖贾地庙、马庸寺、维莫湾、石老嘴、敬垭观、跳礅子、长龙观、桥凤坝、来龙山、谯家沟、黄坪、三圣庵12个行政村,下设136个村民小组; 原华光乡下辖孙家庙、哨子山、船嘴庙、水磨庙、喜凤山、青龙院、茅盖寺、新场垭、小垭寺、红庙子、方山庙、黄家庙12个行政村,下设13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仙林镇下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惜字塔社区、华光社区、马庸寺村、石老嘴村、跳礅子村、来龙山村、黄楝坪村、哨子山村、青龙院村、小垭寺村、贾大滩村, 镇人民政府驻场镇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仙林镇地处
西充县东北部,东邻
大全镇,南接
多扶镇,西连晋城街道,北与
古楼镇毗邻,距西充县城23千米, 区域总面积47.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仙林镇地势南面高、西北低。
气候特征
仙林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较早;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常有夏、伏旱;秋季凉爽,降温快;冬季较温暖,天气阴沉多雾;多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年平均314.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80小时;年降水量976.3毫米。
水文
仙林镇主要河流仙林河属
嘉陵江水系,发源于该镇谭家沟,纳来龙山溪镇内流长4.8千米,流域面积13.9平方千米,河网密度0.6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819万立方米,年排涝量1091立方米。
自然灾害
仙林镇自然灾害多为干旱、洪涝、地质灾害、虫害,偶有冰雹、
霜冻。极端旱灾发生在1997年2月23日至10月31日,连续晴热少雨,人畜饮水困难,场镇靠拉水度日;极端洪灾发生在2002年8月30日至31日,连降暴雨,倒房17间,公路损毁6处,损坏输电线路510米,渠道67米。
自然资源
仙林镇境内树木以
柏树、溪木为主林,野生动植物有
环颈雉、野兔、麻雀、
斑鸠等。
经济
距县城13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辖贾地庙、马庸寺、维莫湾、石老嘴、敬垭观、跳礅子、长龙观、桥风坝、来龙山、谯家沟、黄楝坪、三圣庵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兼产棉花、
油菜籽等,特产
柑橘、辣椒。养殖蚕、生猪。建于
清代惜字库保存完好。
2017年人口10635人。2003年粮食总产量0.52 万吨,农业总产值1120万元,出栏肥猪5283头,存栏生猪5228头,“二荆 条”产量2400吨,产茧3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元。 2004年末民营企业8个实现利润70 万元,上交税金5万元;财政收人172 万元,财政支出197万元。加2003一 2004年场镇基本建设总投资20万元。
综述
2003年,仙林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元。
2004年,仙林镇人均纯收人2250元;有民营企业8个,实现利润70万元,上交税金5万元;财政收人172万元,财政支出197万元。
2011年,仙林镇财政总收入320.02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万元,比2010年增长8%。
截至2018年末,仙林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截至2019年末,仙林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8个。
第一产业
2003年,仙林镇粮食总产量0.52万吨,农业总产值1120万元,出栏肥猪5283头,存栏生猪5228头,“二荆条”产量2400吨,产茧35吨。
2004年,仙林镇粮食总产量0.7738万吨,农业总产值1200万元,出栏肥猪6779头,存栏生猪6757头,“二荆条”产量2800吨,竹笋产量10吨。
2011年,仙林镇生产粮食8919吨,其中小麦2881吨,水稻2861吨,玉米1585吨。仙林镇经济作物以种植海椒、
麻竹为主。2011年,仙林镇海椒种植面积2000亩,产值600万元;麻竹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笋60吨。仙林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仙林镇生猪饲养量21293头,年末存栏7124头;家禽饲养量20.6万羽,上市家禽17.5万羽。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有信用社、邮储银行有2家金融机构,年末各类存款余额为74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300万元。
社会
教育
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有九年一贯制小学1所,其中附设幼儿班1个,在园幼儿150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在校生630人,专任教师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初中在校生470人,专任教师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5%,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9%。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面积约400平方米,内设图书阅览室,
多媒体电教室、娱乐室等设施,图书室藏书5000余册;农家书屋4个,藏书6000余册;有体育场地2个,体育社团1个。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有有广播喇叭120只,入户率93.2%,通响率97.8%。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安装闭路电视用户786户,有线电视普及率93%,有43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440小时。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有卫生院1个;设病床10张;专业卫生人员20人。2011年,仙林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83万人次,出院病人478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3%。
社会保障
2011年,仙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2户,人数38人,共支出6.93万元,月人均152元,比2010年增长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48户,人数819人,支出60.9万元,月人均6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8人,支出25.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1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41人次,共支出5.7万元,比2010年增长0.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6.7万元。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有邮政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3012份(册);有固定电话用户317户,电话普及率11%;移动电话用户3785户。
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有变压器22台,总容量1100千伏安;高压线10条,总长23千米,用电负荷900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60%,供电可靠率为80%。
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有天然气用户216户,月天然气平均用量10280立方米,全年用气约12.34万立方米。
交通
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水泥硬化的村社公路长24.3千米,基本实现村村通;有客运汽车9辆,年客运量73956人次;货运车辆4辆,年货运量800吨。
旅游
为
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修建的一座楼阁式九层六方形石结构惜字库塔。通高16米,基座为覆钵式须弥座。仙林石塔塔身修长,造型奇特,别具一格,艺术价值较高。
塔身第一层为空心,供焚烧字纸用,其余八层为实心体。每层均施六根镂空离体石柱。第一层雕六根石柱承托塔檐,门额刻“惜字库”三字;二层门额刻“戴匡舒彩”,两边刻“柱籍荣开日,芸编细检时”;第三层正面对联为“六书分正讹,八体辨微茫”;塔身第二层周围刻“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岁序丁酉拾贰拾九日建竖”等字样。
文化
特色农产品
柑橘、辣椒、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棉花、油菜、生猪。
地名由来
仙林镇因境内的仙林场后山崖有一神仙洞,洞外树木繁茂,故名。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仙林镇总人口有12163人。总人口中,男性6848人,占56.3%;女性5315人,占43.7%;以
汉族为主,达12140人;有藏、壮、彝3个少数民族,共23人。2011年,仙林镇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2.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8人。
截至2017年末,仙林镇常住人口为10635人。
截至2018年末,仙林镇户籍人口为11050人。
截至2019年末,仙林镇户籍人口为20377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仙林镇常住人口96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