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虎臣(约1601-1661),名德铭,字躬修,号寅侯,
清代武进士。其父吴行周,字兼纯。母亲孙氏。吴虎臣的先祖吴,字刚甫,为
姬泰八十五世孙。生子二,长子吴,承父业。次子吴子敬(仲谦公),创业成家于无锡。后因元季兵乱,避难至锡邑光宅乡(今黄土塘)。成为无锡吴氏太一公派在黄土塘一带的始迁之祖。吴虎臣是吴子敬第九世孙。
吴虎臣年少时即拜师于东林党领袖
顾宪成,读书刻苦,且不盲从,能与老师讨论问题,见解新颖异于常人,故深受顾宪成赏识。学成后,在家设私塾施教。由于学识渊博,求学者趋之若鹜,可谓车马盈门,盛极一时。
明朝末年,兵戈四起,海宇不靖。饱读史书的吴虎臣深谙乱世定国应以用武为上,毅然弃文习武。他在乡里率先倡议成立团练,并出资组建,自己亲任教练。不论严冬酷暑,坚持操练演习,终于把黄土塘这支乡兵操演成武艺高强、纪律严整的武装组织,成为
无锡市地方武装中的一支劲旅,使周边盗匪不敢轻易骚扰黄土塘一带。
1645年,
清代定都北京后,
顺治帝即下诏开科取士。吴虎臣参加地方的武科选考,以丰富的学识、娴熟的武艺一举夺得县试第一名,引起考官的注意,举乡也引以为荣。
顺治八年(1651年)参加省试,又中为
举人。第二年,参加兵部举行的全国考试,又中为
进士。紧接着又通过了皇帝亲自执行的殿试,被顺治皇帝钦点为大内侍卫,授予明威将军称号。由于武艺高强、学识渊博、办事干练,深受顺治皇帝的信任,经常得到赏赐。
在担任大内侍卫期间,吴虎臣因杰出的组织、指挥才能,被
顺治帝派往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距
北京市300公里左右的京门户井陉道(现
河北省井陉县)任中军守府。在任期间,他励精图治,使境内寇不作乱,民安其业。又因功绩卓著,被顺治皇帝钦点参加
清朝的国庆盛典。
吴虎臣家学渊源深厚,向以孝悌著称。他闻讯父母年老患病,相继卧床不起时,心急如焚,随即告假返乡,服侍双亲。“公……乞求终养,奉旨归家,侍奉晨昏,丧葬尽礼”。待治丧完毕,准备重新赴任时,终“因哀恸太甚,抱病不果”,在家乡逝世,时年刚过六旬。其墓葬于顾山之麓。妻子周氏,封恭人。膝下无子,以侄子玉润、玉藻为嗣子。
东林党领袖
顾宪成的后裔、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
进士顾凤仞评价吴虎臣“古来扬诸辈,类多尚力,而公独根诗书,但荷名教”,称赞他的文韬、武略和个人品质,都是卓尔不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