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尔旦,字小明,是
蒲松龄所著小说《
耳中人》中的人物,是一个学习愚笨、性格豪爽旷达的书生,出现在卷二第五篇《
陆判》中。
朱尔旦学习努力却因愚笨没有声名,有一次和朋友打赌时将陆判背了一个来回,因此与陆判成为好友。之后,陆判不仅为朱尔旦换了颗心,让朱尔旦科考第一,乡试中魁,还为朱尔旦的妻子换了个头。不过,朱尔旦因所换人头为吴侍御死去的女儿,机缘巧合之下与吴侍御成为翁婿。时间过去了三十年,朱尔旦寿终正寝,死后被陆判推荐为官,负责办理文案事务。朱尔旦初死时儿子朱玮刚满五岁,常回家教导儿子,直到儿子朱玮十五岁,朱尔旦因受天帝任命担任太华卿,即将到远地上任,与朱玮定下了十年之约。十年后,朱玮二十五岁,考中进士路过
华阴市时,见到了朱尔旦并获赠一把佩刀。在朱玮生子之后,受朱尔旦托梦,将佩刀留给了四子朱浑,而朱浑此人,后来官至总宪,官声很好。
朱尔旦这一形象也出现在1981年
电视广播出品的电视剧《
无双谱》和2005年
吴锦源执导执导的电视剧《聊斋之陆判》中。
形象设定
身份设定
朱尔旦是一个书生,学习很努力却因愚笨没有声名,被陆判换心之后文思大进,凡阅读过的典籍,过眼不忘,在乡试中科考第一,中了经魁。
性格特点
朱尔旦性格豪爽旷达,为人胆大,跨越了对鬼神的畏惧之心,不仅只身夜赴十王殿,把陆判神像背到朋友面前,还与陆判“易盏交酬”。
人物经历
结识陆判
朱尔旦在一次喝酒时,受朋友所激深夜里去十王殿背着陆判回来,将陆判放在几案上敬了三杯酒后赔礼道歉,又邀请陆判到家喝酒,次日晚,陆判赴约与朱尔旦把酒言欢。
陆判换心
朱尔旦与陆判的交情越来越好,有时朱尔旦会将自己的文章拿给陆判欣赏,陆判认为朱尔旦作文不敏捷、心窍堵塞不通,于是在阴间成千上万人的心中挑出了一个聪慧心给朱尔旦换上。从此以后,朱尔旦文思大进,凡阅读过的典籍,过眼不忘,在之后的乡试中科考第一,中了经魁。
陆判换头
朱尔旦在换心之后认为心肠可以更换,那么面孔也可以更换,于是请求陆判将妻子面孔进行更换,几天之后,陆判半夜来到朱尔旦家,用一美人首换掉了朱尔旦妻子的头。
陷入疑案
三个月前,一个叫做吴侍御的官员的女儿遇害身死,头颅不翼而飞。朱尔旦妻子换头后消息逐渐传到吴侍御耳边,盘问无果后吴侍御状告官府,导致整个朱家都被收审,但因无法断案释放了朱尔旦。朱尔旦回来后求助于陆判,陆判让吴侍御女儿托梦给吴侍御及其夫人,告知凶手为苏溪镇的杨大年。吴侍御将杨大年捉拿归案后去拜访朱尔旦,与之结成翁婿,并将朱尔旦妻子的头和吴侍御女儿的尸身合葬在一起。
死后为官
三十年后,朱尔旦寿终正寝,死后被陆判推荐为官,负责办理文案事务。朱尔旦初死时儿子朱玮刚满五岁,每间隔两三天朱尔旦就会回家教导儿子,直到儿子朱玮十五岁时,朱尔旦因受天帝任命担任太华卿,即将到远地上任,与朱玮定下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
十年之后,朱玮考中了
进士,奉皇上之命去祭祀西岳华山途经华阴县时遇见了父亲朱尔旦。朱尔旦认为朱玮官声很好,可以瞑目九泉了,于是送给朱玮一把镌刻着警示语:“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佩刀后消失不见。
托梦与子
朱玮后来官至司马,生有五子曰沉,曰潜,曰沕,曰浑,曰深。有一天,朱玮受朱尔旦托梦,将佩刀留给了四子朱浑。而四子朱浑,后来官至总宪,官声很好。
关系设定
形象分析
形象变化
开篇形象
朱尔旦重要的性格特征是驽钝,小说开头形容朱尔旦“性豪放,然素钝,学虽笃,尚未知名”,又以陆判之口再次强调“作文不快,知君之毛窍塞耳”。
换心前后
朱尔旦在换心之前害怕且抗拒,整个换心过程是陆判一人为之,朱尔旦只充当了任神明宰割的凡人形象,而换心之后,朱尔旦由“愚钝”变“聪慧”的同时,人格属性也由单一走向复杂,由身体置换的被动承受者变为主动施加对象,主动要求陆判为其妻子换头。
性格逆转
朱尔旦性格由豪放、迟钝到狡诈、贪婪和冷酷,吴氏女头颅丢失后,吴侍御访得
朱皇后妻子一夜换头,诘问朱尔旦,朱尔旦毫无歉意,平静地隐瞒了吴氏女头颅丢失的真相,却说“室人梦易其首,实不解其何故;谓仆杀之,则冤也”。若非吴氏女夜晚托梦揭示真相,事情恐怕会不了了之。
情感寄托
蒲松龄在朱尔旦身上寄托了自己对于科举的期待和不甘于命运摆布的挣扎。蒲松龄十九岁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后,始终未能考中
举人或
进士,朱尔旦换心之后也只是乡试中魁。蒲松龄在
康熙二十六年(1687)乡试时,以“闱中越幅被黜”;康熙二十九年(1690)乡试时,“时主司已拟元,二场因故被黜”,而故事中的朱尔旦也是因为违反“场规”被黜落。
故事起源
剖腹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给人治病时,当体内疾病严重且针灸和药物无法治愈时,利用麻醉技术,已经能够进行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对病人“剖腹洗肠”,并且手术的疗效也很好。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剖腹”情节,大多是以这种现实的医术作为描写基础的。
换心
古代文学研究家
叶德均认为,《聊斋志异》中因袭晋唐志异、传奇,元明戏曲的本事的地方很多,还提到了王障的《今世说》和徐芳的《换心记》可以作为《聊斋志异的本事》。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相雨认为,对《
陆判》(
清代蒲松龄《
聊斋志异》卷二第五篇)中“剖腹换心”情节影响最大的作品,当属明遗民徐芳的《换心记》。两篇作品换心的原因相似:“《换心记》中的主人公幼年读书时,较为鲁钝,“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以致于他的父亲“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陆判》中的朱尔旦也“素钝”,陆判认为他“君之毛窍塞耳”,因此从阴间找了一颗“慧心”给朱尔旦换上”。换心的结果相似:《换心记》中的书生换心后,“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
陆判》中的朱尔旦换心后,“文思大进,过眼不忘”,后来“秋闱果中经元”。
人物评价
中国石油大学赵洋评:朱尔旦在换头之后的人格属性由单一走向复杂,一方面,在对妻子的改造过程中,有着鬼神的冷酷无情;另一方面,愈加贪得无厌,其淳朴可爱之处消失尽。
北京语言大学宋紫珍评:朱尔且的大胆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胆,可以跨越对鬼神的畏惧之心。
山东大学教授
马瑞芳评说聊斋之官场评:大胆豪放朱尔旦和重情重义陆判之间的深情厚谊,今人心动神移。
衍生作品
影视作品
戏剧作品
《
朱尔旦》是
西安话剧院出品的话剧,改编自中国传统古典文学《聊斋志异》卷二第五章《
陆判》,讲述了一个贫困书生朱尔旦,意外结识地府判官陆判,至此高中封官,被自己贪心所困,厌弃糟糠之妻,抛弃仁义礼智,进而迷失自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