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学广,男,1963年4月生于
山东省十八里铺镇邵庄村。1984年毕业于
聊城市师范学院(现
聊城大学)化学系。1987年和1992年分别获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中日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后留在中科大工作,2005年加入
南开大学。自1995年起,他多次访问法国科研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等地进行合作研究。邵学广担任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会成员,并在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色谱学会担任重要职务。他曾获得多项荣誉奖项,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跨世纪优秀年轻人才奖、优秀教师奖以及教育部第三届
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年,他还获得了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
邵学广于1963年4月出生在
山东省莘县。他在1984年完成了在
聊城市师范学院(现
聊城大学)化学系的学习。随后,他在1987年和1992年分别获得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后者是在中日联合培养项目下完成的。博士毕业后,他选择留在中科大继续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2005年转至
南开大学任教。自1995年以来,邵学广频繁前往法国科研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等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术组织的工作,担任《分析化学》《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化学试剂》等多个
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并且是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色谱学会的重要成员。
邵学广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化学计量学算法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200篇论文,其中有100多篇被SCI收录。这些论文被SCI期刊引用超过400次。他还参与编写、翻译或合著了五本学术专著。邵学广在小波分析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提出了一种名为“在线小波分析”的新方法,解决了多组分复杂体系的信号解析问题,并为分析仪器信号的实时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他还将
免疫算法引入化学计量学领域,开发出了适用于一维和二维
分析化学信号处理的免疫算法,以及免疫因子分析算法,为化学计量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邵学广还将
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于分子模拟研究,建立了一系列高效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原子/分子簇的结构优化以及主-客体系的分子模拟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创新意义的结果。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ngewandte Chemie》、《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等知名
学术期刊上。一些研究工作因其创新性而受到关注,《Alchemist》杂志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相关计算结果也被收录进“The Cambridge Cluster Database”。
邵学广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他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跨世纪优秀年轻人才奖和优秀教师奖的得主。2001年,他荣获教育部第三届
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年,他又因卓越的科学研究能力获得了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