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31日,米易县挂榜镇何家坝遗址被列为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米易县挂榜镇不少居民家的灶台上,放有一种被称为“雷削子”的石头,传说是天上的雷公发怒时,从天上摔下来的什物。民间还传说,当妇女生孩子难产时,把“雷削子”烧红泡水喝下,可以起到催生的作用。这种打磨得光光生生的石头,让人着实感到有些神秘。
1987年,当时修建堰沟的乡民在距地表深2.5米的地方挖到两个完好的双
耳夹陶罐和成堆的陶罐、陶片、黑色炭粒(泥)组成的堆积物。后又相继发现了石斧、石、石镰、钻孔器(石纺轮或石佩器)、
石箭镞(石剑尖)等形制偏小,工艺粗糙、原始的磨制石器。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雷削子”之谜,也为研究
安宁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文化类型和原始人类生存形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原来,大约在距今4000至3000年的时候,在安宁河西岸的何家坝,
黄帝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用他们自制的石器工具改造自然,创造生活。从何家坝遗址上出土的物件中可以看到新石器时期的夹砂陶片和磨制石器。文物专家证实此地有烧陶的窑址,确定何家坝遗址为“新石器时期
人类活动遗址”。与
米易县其它的、毗邻地区的史前遗址——
攀枝花市回龙湾
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洞穴遗址,席草坪洞穴遗址,格里坪洞穴遗址以及下湾、红星等新石器时期遗址一起,共同佐证了“攀西裂谷是人类摇篮”的论断,改变了人们认为攀西是不毛之地的认识。
神秘的“雷削子”竟是老祖宗们使用的工具!2002年12月31日,米易县挂榜镇何家坝遗址被列为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是有来历的。在据
何姓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叫何盛昌。其父何全举孤身一人从福建汀洲府(现
龙岩市)武坪县
太平村迁居到现
米易县宁华乡何家湾子。成人后,何盛昌从何家湾子迁移至此,生养子孙,发家致富,进入何氏兴旺鼎盛时期。他生养的四子均进入国子监学习,其中二子何开桂、三子何开荣还取得了功名,被清道光皇帝赐予蓝
正五品官职,现有道光十三年(1833年)赐匾为证。何家二子取得功名后,即大兴土木,修建了占地大约六亩的何家大院,
砖雕镶麟,极为气派。大门外建有高大的
影壁,照壁前是宽阔的草坪。房侧屋后是高大的槐树、
柏木、
蚊母树。距何家大院向西不足百米之处,从
米易县黄草乡仙山流下的河水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龙”奔向何家大坝上肥沃的土地。就在这样的一块土地上,何家子孙安居乐业,声名远播,十里八乡的人们便将此称为何家坝。
有兴趣的人,还会了解到这样一段历史。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
石达开在此遭到土司张在公的伏击,双方各有伤亡,后被
太平军攻克,土司衙门被放火烧毁。现在挂榜“叫花岩”的乱石丛中,还有一门太平天国留下的土台炮,摇得动,却拔不出来。
今天
到此一游的人,还可看到留下来的何家大院,端详这座至少有着170年历史的板木结构的建筑,细究
清代皇帝的诏匾,盘问旧时的情景。在
张姓世袭土司衙门的旧墟上,感受昔日土司的威风。在张氏土司、何家老先人的巨墓前了解古代富人的墓葬习俗。在残存的约十米长的蜿蜒盘旋的“石龙”旁,揣摩传说中的龙。在如今仍然十分兴盛的“挂榜街”上,了解“挂榜”来历,知晓历史的变迁。在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清真寺望月楼旁,感受
伊斯兰教朝圣、把斋、做礼拜的神圣。
在田埂上、坝地中漫步,也许,一不小心,就会拾到块原始人留下来的陶片、石器什么的,不是说起玩的,有人就真的捡到过哟。1999年,
贵州省考古专家席克定研究员在此作调查和指导时,就捡到一件石锛,让他如获至宝,兴奋不已。被当地居民称为“雷削子”的石器,就是他们在干农活时从土中捡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