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斗
斗栱下部承载的方斗形构件
大斗,又称坐斗,在古代建筑中是一种重要的斗拱构件。
形状特征
大斗的形状类似于量米的斗,因此得名。它通常作为一组斗拱中最下方的构件出现,但也可能独立使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斗有不同的名称,如汉代称为“栌”,宋代则被称为“斗”或“栌斗”。
历史沿革
大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当时被命名为“栌”。到了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了这种构件并称之为“斗”或“栌斗”。明代和清代,人们开始将大斗称为“大斗”或“坐斗”。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分布在上层栱、昂间的较小方斗形构件,它们的功能和位置不同,分别被称为交互斗、齐心斗、散斗。在明清时期,这些构件的名字也发生了变化,分别被称为十八斗、槽升子和三才升。
构造分类
大斗的平面形态多样,包括方形、讹角形、圆形、多边形以及多瓣形等多种形式。在其上方开有槽口,称为斗口或斗槽。斗身可分为斗耳、斗平(清代称为斗腰)、斗欹(清代称为斗底)等多个部分。其中,栌斗(坐斗)的具体尺寸可以在相关图纸中查阅。
参考资料
大斗.词之家典.2024-11-01
目录
概述
形状特征
历史沿革
构造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