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湖公园位于
中山市石岐街道繁华的中心商业地带,公园东邻湖滨路,南倚烟墩山。公园的前身是一片农田和水塘。1959年,由中山当地的干部群众义务劳动开挖而成,所以又被称为“人工湖公园”。1988年,市政府投资近300万元对公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造,为了纪念一代伟人
孙中山,就把“人工湖公园”更名为逸仙湖公园。
逸仙湖公园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昔日,员峰 村耕地与大墩村耕地交界处曾做过干部小农场。1959年反右倾政治运动中,县镇干部晚上搞运动,白天劳动。上级向员峰征地300亩,干部分段按施工员指导挖泥三、四米深,由于底层蚝壳多,割伤手脚速度慢,
石岐街道厂企职工和县属驻岐单位人员也有分 派任务。经过奋战,终于挖了160亩湖,基面种了树,也建了一些连湖小桥和小亭,名称叫做人工湖,隶属园林管理处,当时,按160亩水面面积交售
塘鱼任务,曾尧担任养鱼师傅,人工湖还兼营金鱼、树苗、盆景和花牌、花匾、花束、花圈;70年代,增建了涟漪酒家。虽是有些游客,但却是冷冷清清。
1988年,为了纪念伟人
孙中山,人工湖改称逸仙湖公园,增加了景点,完善了设施,始有生机,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跨入90年代,中山的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算起来200多万人,来中山旅游的境外人士和回乡探亲访友的人数大增,加上实行双休日、长假期,更为主要的,市内旅游景点纷纷开业并大做宣传广告,与旅游团挂钩,求生存、求发展,力争分一杯羹。而逸仙湖公园相比之下日见残旧,魅力骤减,风光不再了。市政府在“十五”计划中下决心投入巨资对公园再来一次“大手术”,市民是非常拥护的。相信逸仙湖公园在不久的将来,可与孙西步行街中山公园、
岐江河一河两岸景点协调得很好,成为中山一个亮丽的景点。
早在2001年,逸仙湖公园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开始启动。中山委托上海华汇。台湾境群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开展公园整体景观改善规划设计,并于2003年4月形成初步改造方案,经过多次讨论、论证后,形成了全区景观图。逸仙湖公园改造共分四期进行,一期进行的工程有停车场、观景休息区、地标广场、文艺活动广场、阳光草坪、入口景观广场和景观休憩区;二期工程包括林下游戏及运动休闲区、戏水天地、椰林休闲区、泊船区、社区性入口;三期工程包括社区生活花园、垂钓区、门球绿营、精致花园和
口袋公园等;四期工程就是建设整个逸仙湖公园的水系。
逸仙湖公园的第一期改造工程于2004年9月底正式动工。第一期改造工程位于逸仙湖的东南角,涉及到公园的东门及南门部分,改造面积约2.7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3000万元。据主管逸仙湖公园改造工程的市
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冯国强介绍说,逸仙湖公园的改造重点放在了重塑公园休闲功能方面,出于这个考虑,公园在建筑表现形式上会有所变化,原来的岭南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将有相当大的部分不再保留,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设计风格较为现代,改造后的公园主要以开阔的阳光草坪和林荫活动广场为主,以增大市民群体活动的空间和场所。
2004年7月1日,逸仙湖公园开始免费为市民开放。改造后的逸仙湖公园,不但保留了免费开放的做法,而且开放的程度也更进一步———公园不再保留现有的围墙,使整个公园与周围的街区连成一体,景观直接敞露在市民眼中,这个变身将使得逸仙湖公园即将成为老城区难得的一块开敞式的城市景观绿地。据介绍,拆围墙的举措更有利于公园的亲和性,更利于社区环境的和谐。
在拆除围墙的过程中,逸仙湖公园现有的牌楼将会保留,逸仙湖公园的牌楼作为公园的正门,是1988年对公园进行改造后修建的。据市
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冯国强介绍说,逸仙湖公园正门的牌楼在本次公园改造中,将会按原貌加以保留,同时进行必要的修,以便牌楼格调与改造后的公园环境更为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