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云,男,1938年7月出生于
如皋市,是一位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同时也曾是
河南省西峡猕猴桃研究所所长、
南阳市科协副主席、全国中华猕猴桃开发联合体副董事长、中国经济林学会常务理事以及
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他因在特用经济林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获得多项荣誉,包括政府特殊津贴。
朱鸿云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猕猴桃等特用
经济林上,涉及新品种选育、栽培、贮藏保鲜等多个方面。他的工作对猕猴桃的人工栽培技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鸿云在特用经济林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栽培、贮藏保鲜等领域。他是将猕猴桃由野生变为家生,实现大面积人工丰产栽培技术的第一人。他在全国首批推广的15个猕猴桃优良株系中,选育出了9个,其中包括华光2号和华美1号这两个早期被鉴定推广的优良品种。这些成果促进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使
中原地区的种植面积达到61.3万亩,位居全球首位。目前,他还致力于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鲜果贮藏保鲜、包装销售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他曾作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的代表参与会议,并发表了《中华猕猴桃栽培》(1983年出版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猕猴桃栽培与加工技术》(1989年由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两部著作,以及超过50篇学术论文。
朱鸿云因其在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多项荣誉。1986年,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次年,他被授予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此外,他还获得了省级及以上
科技成果奖共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