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套山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山
阿拉套山,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北部,沿山脉南坡分布有一花岗石带,有一定经济意义。科考队还发现石围栏墓地。
位于博乐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60千米。西接温泉县空郭罗鄂博山,山体西高东低逐步向东倾斜,东至阿拉山口市呈部分低矮丘陵。全线东西长200余千米,南北宽度5—30余千米。以此山分水岭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海拔4033米。由古生界和新生界各种大理石、沙岩、沙质灰岩和泥质灰岩组成,呈五颜六色。
简介
天山的阿拉套山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北部(东经80°30′~82°45′,北纬44°40′~45°20′)。山脉近东西走向,其北坡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沿山脉南坡分布有一花岗石带,其中有些岩体伴有钨、锡矿床,并有一定经济意义
研究区位于巩乃斯板块(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1985年)的东北边缘(地质略图)。新源县板块与其东北的准噶尔汗国板块在本区以艾比湖断裂为界,板块边界在艾比湖附近呈北西-南东走向,在艾比湖以北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变为北西西-南东东走向。
狼患成灾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紧邻阿拉套山,山里有岩羊、黄羊、棕熊等许多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自2003年国家禁止私自猎杀野生动物起,阿拉套山的狼开始逐年增多,随之带来的危害也愈演愈烈。近几年来,沿阿拉套山的88团、87团、84团及温泉县的牧场,都普遍存在狼群肆虐成灾的情况,2008年更为严重。
据博州畜牧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12月30日,扎勒木特乡的西力克特、牙玛特等7处冬草场发生狼害事件15起,直接经济损失12.55万元。
用被动手段驱赶狼群,效果甚微
狼群对牧民的人身安全也构成了威胁。达尔加冬季草场牧民吐尔逊回忆起曾经发生的事仍心有余悸,他说:“2008年1月14日,我和儿子在放羊时遭到了狼群的袭击,有5只羊被狼吃掉了。我远远地数了一下,最少有17只狼。当时我一点办法也没有,第一不能打狼,第二也不敢靠前救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吐尔逊哈孜老人说,2017年春天,他在山上放羊时,遇见了10多只狼向他和羊群袭来。吐尔逊哈孜老人拼命地跑,终于摆脱了狼群,但在跑的过程中,他摔断了一条腿。
在这场人与狼斗的“战争”中,人始终是被动的。牧民们普遍认同:狼是野生动物,受保护不能猎杀。现在牧民们都用鞭炮、铁丝网和大声吆喝等被动的手段来驱赶狼群。用鞭炮赶狼,起初还有效,可是后来狼习惯了鞭炮声,照样咬牲畜。晚上牧民大多是几户居住在一起,大家都养狗,狼群一般不敢接近。但狼群还是常常在羊圈周边远远地窥探寻找机会。
2007年10月23日,发生在距扎勒木特乡库得海队居民区3公里处的一起狼害事件,是30年来温泉县首次发生的靠近居民区狼害事件。到目前,尚无法统计这里究竟有多少只狼。
经批准,可对狼进行猎捕和种群数量控制
昆得仑牧场的牧民们说,狼是野生动物,不能随便打,这个道理在牧民中家喻户晓,但任由群狼肆虐成灾,牲畜被狼吃了谁来负责,狼伤了人又怎么办。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该处一位负责人明确表示:狼作为非重点保护动物,在突发性或灾害性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可及时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获得猎捕手续,就可以对狼进行猎捕和种群数量的控制。兵团团场可向所在地、州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组成
阿拉套山花岗岩带出露在巩乃斯板块东北缘,大体平行板块边界展布,长约200km,岩体总出露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岩带东端止于艾比湖附近。博尔塔拉河断裂从本区南部通过,断裂南盘有元古界变质岩系出露,为区域的基底岩石。西北-东南向的米尔其克断裂纵贯本区中部,并将本区分成东北和西南略有不同的两部分。
区内地层泥盆纪中、上统和石炭系组成。泥盆系中、上统为碎屑岩、硅质岩,分布于整个研究地区。石炭系地层仅见于本区东北部,出露较零星,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其顶部为中酸性火山岩。
花岗岩带由三个大岩基和围绕它们分布的许多岩株和小侵入体构成,岩体名称如地质略图所示。岩体侵入于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中,多处见到花岗石与石炭系火山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剥蚀较浅,残留顶盖常见,尤其西部岩体中更为常见。
发现墓地
科考队在结束夏尔希里腹地的考察后,翻越阿拉套山,来到了夏尔希里西部的山前地带。科考队沿夏尔希里的山前地带一路西行,来到了一个当地人称为阿敦乔鲁的地方,在这里发现了很多古围的墓地。这些遍布在草地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石围墓群大体上分为石围石堆墓和石围栏两种。石围石堆墓从形状上看全部都是由大型卵石堆砌而成。
花岗岩
年龄
花岗石年龄:根据地质产状,接触关系以及Ar-Ar和K-Ar定年结果(陈江峰等1994),阿拉套山花岗岩带诸岩体的侵位发生在约为306Ma~267Ma,为华力西中期岩浆活动产物,其侵位时代相当于晚石炭世晚期和二叠纪初,大体与本区中酸性火山活动同时,但野外证据表明花岗岩与晚石炭世火山岩是侵入接触关系。
活动阶段
侵入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东部岩体侵位较早,发生于约306Ma左右,如孔吾萨依和乌拉斯坦岩体。西部岩体侵位较晚,约300Ma-290Ma,如祖鲁洪、米尔其克、喀孜别克查干浑迪岩体。最西部岩体侵位最晚,库克托木荷察哈乌苏岩体于约280Ma-270Ma前侵位,野外见到库克托木岩体侵入于查干浑迪岩基之中。显然,随离开古板块缝合线距离增大,花岗石体年龄依次变年轻,岩浆活动中心有自东北向西南迁移的趋势。
岩石组合
阿拉套山花岗岩的岩石组合:阿拉套山花岗岩按Streckeisen(1976)的化学矿物分类法,分属碱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后者出露极少,有时呈包体出现。
综合岩体年龄,出露位置和岩性特征,可将本区岩石归纳为四种组合。第一阶段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Ⅰa),以乌拉斯坦岩体为中心,分布于本区北部;二长花岗石-钾长花岗岩组合(Ⅰb),以孔吾萨依岩体为中心,分布在本区中东部。第二阶段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组合(Ⅱ),以喀孜别克-查干浑迪岩体为中心,分布在本区中西部。第三阶段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合(Ⅲ),指库克托木岩体和察哈乌苏岩体,分布于本区最西部,从四种岩石组合的分布反映出离板块缝合线的距离由近到远。Ⅰa和Ⅰb组合合称为东北部岩体群。Ⅱ和Ⅲ组合称西南部岩体群。
参考资料
发现墓地资料来源.www.cctv.com.2019-07-30
目录
概述
简介
狼患成灾
组成
发现墓地
花岗岩
年龄
活动阶段
岩石组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