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水库位于南安大盈溪中游,坝址在
水头镇呈美村石壁头,集雨面积79.6平方公里。坝高48.59米,坝顶高程66.50米。总库容6147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4806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287万立方米、死库容54万立方米。
工程于1954年4月由
福建省水利局负责勘测设计,1955年12月由晋江专员公署组织指挥部进行施工。1957年8月大坝填筑完成。1958年4月,完成输水涵洞和溢洪道工程。
1978年1月,增建坝后电站,改无压输水隧洞为钢筋混凝土压力洞,设计水头24.5米,装机1000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08万千瓦时,1984年4月完工发电。1986年3月进行保坝加固,1987年3月竣工。保坝加固后,增加库容530万立方米,可增加保灌面积1万亩,年增加发电量30万千瓦时。
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初建于1955年,坝高41.2米,坝顶长261.5米、宽8米,总库容3560万立方米。建成后,经实际运用,水库库容偏小,防洪标准偏低,于1965年10月进行扩建,1967年3月完工。标准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五百年一遇”洪水校核,坝高48.19米,坝顶长310.7米,总库容增至5801万立方米,溢洪道水深由4.5米升至5.5米。
为无压圆型断面。初建时洞径2.6米,长219米。进水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30米。1965年扩建,进水塔加高到38米。为增建坝后电站,1978年1月改建为压力隧洞,衬砌后内径2米。
位于大坝右端,原为宽顶堰6孔6×5米木质弧形闸门,设计泄洪流量500立方米/秒,校核泄洪流量670立方米/秒。1965年扩建后,改为实用曲线堰6孔6×5.5米钢丝网水泥弧形闸门,设计下泄流量840立方米/秒,校核下泄流量1230立方米/秒。1986年加固后,泄洪流量加大到1654立方米/秒。
渠道分左(北)右(南)两条干渠,共长122公里。左干渠长87公里,设计流量8.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9.66万亩,其中
南安官桥、
水头镇1.1万亩,晋江磁灶、内坑、安海、东石、永和、英林、金井8.56万亩。右干渠长35公里,设计流量3.5立方米/秒,灌溉南安水头、石井5.34万亩。主要建筑物总长3172米,有跨越溢洪道及后园、朴山、风吹鼓、溪南、苏内和张堂7座渡槽,新营、岭亭和后山3座暗涵。支渠有
文斗镇、南桥、西林、
泉港区、潘垄、风吹鼓、仁福、虎井、农场、章门、郭前和左分渠共12条,总长43.7公里。
1957年5月,成立石壁水库管理处。7月,相继成立
南安市、
晋江市两县渠道管理站。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其中晋江县8.56万亩、
南安县6.44万亩。1983年核定灌溉面积12万亩,1990年实际灌溉面积10.72万亩,其中自流灌溉9.05万亩、提水灌溉1.6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