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日报》原名《江阴报》,成立于1956年5月1日,1958年9月1日更名为《江阴日报》。1961年10月一度停刊,1989年1月1日恢复发行。1993年12月1日,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批准,扩大成为《江阴日报》,目前每周发行七天,每期八版,发行量约为3.25万份。
《江阴日报》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6年5月1日成立的《江阴报》。1958年9月1日,该报更名为《江阴日报》,但在1961年10月时暂停发行。1989年1月1日,《江阴报》得以复刊。到了1993年12月1日,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批准,再次扩展为《江阴日报》,并保持至今。
《江阴日报》秉承“党报性质、晚报风格”的办报理念,致力于成为江阴市委市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桥梁,积极报道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为地方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自复刊以来,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在其报刊审读报告中高度肯定了该报的办报宗旨。
《江阴日报》以其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而著称,其发表的作品经常在全国性的新闻评选中获得认可。据统计,每年有约50篇作品在地市级以上的新闻评奖中获奖。特别是在1994年,一篇名为《华西村为陕甘宁晋培训100多名乡村干部》的消息获得了
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全国县级报纸首次获得此殊荣。此外,1995年还有一篇文章荣获中国新闻奖
三等奖。
在“十五”计划期间,江阴日报社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提高经营收入、提升员工素质以及推进数字化建设等。具体而言,预计年总收入将达到1800万元,甚至有望突破2000万元。同时,计划将采编队伍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至少10%的成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同等学力,70%的成员应拥有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此外,还将实施信息化工程,以实现新闻采集、编辑、管理及报纸检索的全自动化。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江阴日报社规划新增用地50亩,建造一座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新报业大楼。